地極就在美國門前

宣教士傳記1「全球福音之門」的布雷德和莎拉

整理:穎穎; Christians' Fear of Muslims Is 'Unbiblical,' Says 'Seeking Allah, FindingJesus' Author BY MORGAN LEE, What is a Global Gateway City by David Garrison

       他們離鄉背景不過是簡單念頭,讓家人過得好些有遮風避雨的房屋,孩子能溫飽就學,下一代有更好的明天。 當我們還在專注他們的身分和來歷,他們已不知不覺滲透到我們的環境,逐漸形成一個圈子,然後一個社區。 我們感受到他們的人口越來越多,卻從未想過走進他們的世界。 近年, 在宣教上有一個用詞 「全球福音門戶城市」(Global Gateway City)常被提及,到底指的 是什麼? 宣教機構「全球福音之門」 (Global Gates)的異象是「進入全 球福音門戶城市,讓福音傳遍世界的 盡頭。」因此,構成「全球福音門戶 城市」有4個要素:全球、門戶、城 市、世界盡頭( 或「地極」) 。也 就是說有潛力把福音傳遍地極的城 市。 「全球福音門戶城市」的定義 「地極」這個神學名詞源自太 28:20「… …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 直到世界的末了」;更清楚的是在徒 1:8「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 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兩節經文所指的「地極」並不是地理位 置,而是尚未接受福音的族群。用在21 世紀的今天,就是指世界上福音最難傳 的族群,特別是至今尚未福音化的語言 社群和人口。 「全球」也不是表達一個城市 的大小,而是只要容納了福音未及之 民,都屬於「全球」的範疇內。 「門戶」則要考慮兩個關鍵層 面:第一、如果一個城市擁有大批地 極族群,但本身是封閉的,或高度限 制宣教活動, 就不能算是「門戶城 市」。比如一個人可以在芝加哥自由 與人分享福音,但不能在阿什哈巴德 (土庫曼首都)這種不容許宗教自由 的城市做同樣的事。 第二、如果地極族群與他原生社 群隔離了數代,已無持續的關係,也 不是有效的門戶社群。舉例來說,不 曾去過蘇俄,也不會說意第緒語的第3 代猶太裔蘇俄人,就不在此列。 最後,「城市」這個詞很重要, 因為宣教資源會先投入在人口最集 中的城市,而不是在城郊或小鎮幾個 少數離散族群和個體中。當然, 不 能忽略地極族群落腳的地方或許不在 城市,比如在法國巴黎都會的房價昂 貴,更多地極族群是住在巴黎郊區, 為此巴黎連同其郊區,都是重點的門 戶城市。 簡而言之, 「全球福音門戶城 市」的定義是:一個擁有相當數量地 極族群的城市。這群人可以在這個城 市接觸到基督見證人,透過他們認識 基督和接受救恩,並將福音傳回原生 社群中。 你住在這些城市嗎? 2000年至2015年,美國都是移民 流入量最多的國家,且數量遠超第2、3 名國家(注)。符合以上定義的城市以紐 約市為首,緊接著是西半部城市:多倫 多、溫哥華、洛杉磯、芝加哥、休士 頓、達拉斯-沃斯堡、舊金山、底特律- 迪爾伯恩和明尼阿波利斯。 近年因為戰事導致大量人口遷移, 如今歐洲也布滿了「全球福音門戶城 市」,包括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 柏林、馬賽、雅典和羅馬。 至於伊斯坦堡和莫斯科,因為存在 許多限制,作為「福音門戶」的價值就 不那麼高。基於同樣理由,中東和北非 城市如貝魯特、開羅、突尼斯和阿爾及 爾,雖然也容納了大批地極族群,亦稱 不上為「福音門戶」。 亞洲也有很多「全球福音門戶城 市」,如新加坡、曼谷、香港、首爾、 墨爾本、珀斯和悉尼(或譯:雪黎);其餘的亞洲城市如吉隆坡、仰光和西 貢(胡志明市),雖然也存在為數可 觀的地極人口,但因為對宣教活動有 所限制,並未達到最高的「門戶」標 準。至於東京、台北和馬尼拉這幾個 相對開放的城市,卻又擁有較少地極 人口,也未達標準。 另外,上海、孟買和加爾各答從 各方面條件來看,很有潛力成為「全 球福音門戶城市」。撒哈拉以南的非 洲,也有一些這樣的城市,包括內羅 畢、亞的斯亞貝巴、拉各斯、阿比讓 和開普敦。 顯然, 今天世界各地都不缺 「全球福音門戶城市」,你所居住的 城市,是否也是其中一個?如果是, 神已把「地極」帶到你門前,讓你很 容易就可以接觸到世界最難傳福音的 族群,他們可能是你的同學、同事和 鄰居。在你有生之年、在尋常的生活 中,你就可以實踐耶穌的大使命了! (注) 美國是最大移民輸入國,單位:移民數量(百萬人) 美國47, 德國12, 俄羅斯12, 沙特阿拉伯10, 英國9, 阿聯酋8, 加拿大8, 法國8, 澳大利亞7, 西班牙6。 納比的故事 納比•庫雷希(Nabeel Qureshi) 自幼跟隨父母由巴基斯坦移民到美 國。雖然美國的生活面對許多文化衝 擊,但他們始終忠於伊斯蘭教。納比 在濃厚的伊斯蘭環境中,度過了他幸 福的少年時期。伊斯蘭教建構了他的 世界觀;古蘭經對他而言就是真理。 然而, 當納比讀大學時, 認識 了一位基督徒好友。一開始他基於好 奇,向朋友提出許多質疑基督教的觀 點,無論他提出什麼,朋友都誠懇向 他講解。漸漸地,納比的視野被打開 了,他開始花時間仔細研究和比較聖 經和古蘭經,發現歷史強而有力地證 實了聖經的可信度,而古蘭經的歷史 卻恰恰證明它的內容是千瘡百孔的。 納比所得知的事實,深深震撼了 他的世界,使他長久立足的根基開始 動搖。最後,神透過聖經的話和異夢 來觸摸納比,他最終改信基督福音。 納比信主以後寫了《在清真寺尋 找,十字架下尋見》(Seeking Allah, Finding Jesus)一書,裡面提到一個 重要角色,就是他大學的好朋友 大衛。這段維持了很多年的真摯友 情,成為納比認識真神的橋梁。在尋 求真理的路上,無論是辯論、闡述、 講解或關心,大衛一直都陪伴在納比 身邊。納比說:「友情非常必要,如 果沒有大衛的鼓勵,我永遠不會懷疑 伊斯蘭教,更不會接受基督教。」 後來,納比也和大衛一樣,用心 陪伴每一個尋求真理的穆斯林。 2006年,納比和來自弗吉尼亞州 北部的一位學者沙拉菲辯論。沙拉菲 是改革教派的穆斯林,有些人視他們 為極端暴力的一派。 之後納比再有兩次機會跟這位學 者辯論,每一次都使沙拉菲稍微改變 對穆斯林教義的觀點。最終在2010 年,他說:「我無法再信奉伊斯蘭教 了。」 另一個納比所接觸的朋友是來自 沙地的穆斯林婦女,她的名字叫薩赫 爾。納比是透過一個朋友認識她的。 那天,納比的朋友邀薩赫爾到家 裡吃飯,同時也邀請了納比。席間薩 赫爾略帶警戒地問納比有關三位一體 和基督怎麼可能降世為人的問題。就 在輕鬆用餐的時候,納比像指導妹妹 一樣回答她的問題。 後來,納比再次見到薩赫爾時, 她已比較願意接受基督,同時還介紹 了另一位也是來自沙地的朋友給納比 認識。 一年以後, 有朋友通知納比, 不單薩赫爾已經成為基督徒, 她的 那位朋友也一樣, 而且她已回到沙 地傳福音! 從前基於政治、地理、文化、傳統的籠牢, 身在「地極」的他們無法接觸福音。 如今身處異地,他們反而聽到了福音 。 親愛的「全球福音門戶城市」居民, 今天宣教機會就在我們的門外, 我們怎麼可以忽視呢?

宣教士傳記1「全球福音之門」的布雷德和莎拉Missionary Biography:Brad and Sara W of Global Gates

「回去美國?主啊,祢怎會容 許這事發生?我們願意奉獻一 生到南亞的穆斯林當中,為什麼要我 們回國呢?」 布雷德(Brad)和莎拉(Sara) 與神摔跤,他們很不想回去美國。他 們感到無比挫敗,感覺生活的境遇剝 奪了他們要向未得之民宣教的夢。 就在他們尋求神的心意時,有一 個朋友建議他們到紐約走一趟,勘察 在超過百萬穆斯林居民當中傳福音的 機會。 他們去了。3週後,毅然舉家搬遷 到皇后區,向那裡眾多的南亞穆斯林 移民傳福音。那已是6年前的事了。從 那時起,神讓他們一家得以在紐約市 向來自世界各國的穆斯林傳福音。 這些穆斯林多數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他們都是具影響力的人, 不少 人在自己的國家是政治人物或商業領 袖。他們也是留在祖國的家人經濟的 支柱。 布雷德和莎拉順服神的帶領,在 紐約接觸這些具有影響力的人,帶領 他們歸向基督,並裝備他們傳福音給 親友。 布雷德和莎拉人在紐約, 卻觸 及了「地極」。他們說:「我們以為 失去了傳福音的機會,神卻將它擴大 了!」



「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天 父,祈求在美國有更多像布雷德和莎拉一樣的人,能聽見主的聲音,將福 音帶到某個特定城市的未得之民當中。為移民到美國的未得之民禱告,求聖靈開 啟他們的心扉,使他們雖然不熟悉和自己文化大不相同的基督教,但不抗拒和排 斥來自基督徒和宣教士的愛,能夠從他們的身上看見神的榮耀,深深被吸引,願 意跟隨獨一的真神。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神啊,你的道是神聖的;有何神 明大如神呢?詩77:13 神聖的——中文常把qodesh翻譯 為「聖潔」, 讓人想到關於道德純 潔、奉獻給神、莊嚴的教堂或禱告者 等形象。但是,當我們說神是「神聖 的」,是什麼意思呢? 詩人將「神聖」與神直接聯繫一 起。換句話說,人屬於神、效法神、跟 從神的道,就是「神聖的」或「聖潔的 人」。 神做的很多事我們都無法效法, 比如創造、掌管、審判等等。但有些是 我們可以效法的,比如神的恩慈、憐 憫、博愛等等。 「神聖的」原文qodesh含意很 廣,但有一個基本特質,這字是從獻 祭禮儀衍生來的,就是「分別出來作 神聖用途」之意。 試想想, 我的車子、工作、錢 財、房屋如何「分別出來作神聖用 途」呢?我有個朋友在自己家中舉辦 查經聚會,甚至他不在的時候,也開 放家作為聚會場所。他說那房子是屬 神的,神的兒女都能自由使用,這就 是分別為聖歸給神的一個例子。 我們所有一切都是神所賜,試圖 為自己存留的東西,就不是神所賜,試圖 為自己存留的東西,就不是神聖的。打 開你的錢包,裡面的東西是「神聖的」 嗎?你的人際關係、才華,都是神的 嗎?還是你認為「這是我的」?

本期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TODAY’S WORD 2009,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 J. Moen, Ph.D 可上網訂閱 http://www.atgodstable.com;本刊經文取自和合本修訂版,若有使用其他聖經版本則會特別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