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佛教徒宣教的挑戰

       與基督教不同,佛教不認為人性中包含罪的成分。佛教徒相信,一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善行來達到涅槃。佛教徒相信轉世,這與基督徒的人生信仰形成鮮明對照,後者認為人死之後,會經歷一個審判日。佛教徒不相信耶穌基督的死亡與復活。在西方的一些佛教徒可能知道耶穌是一位歷史人物,是一位優秀的導師,但他們不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不承認僅僅通過耶穌,即可將他們從罪中拯救出來。東南亞的許多佛教徒甚至從未聽說過耶穌基督的名字。 對佛教徒來說,達到涅槃的一個條件是放棄一切個人欲望。佛教族群通常看重集體意願,因此,如果一個佛教徒做出歸主的個人決定,往往被族群中其他人看作是不可思議的。對於佛教族群,宣教士應當首先讓族群的首領歸主,否則將不會成功。 佛教徒不相信有絕對的道德標準。在佛教文化中,如果傳統文化認為一個人不是罪人,那這個人就沒有罪。在許多佛教族群的語言中,根本沒有sinner(罪人)的概念,他們通常用criminal(罪犯)來表示罪人。基督教中有關「世人都犯了罪」的教義往往令佛教徒覺得被冒犯,也覺得基督教太霸道,因為基督徒宣稱耶和華是獨一真神。



       禱告的內容─仰望(二) 〔大衛的詩。〕「耶和華阿、我的心仰望你。」〈詩25:1〉 「帶走」與nasa蘊涵的最後一種意思有關,創世記五十章17節告訴我們,nasa蘊涵的「拿走」的意思和饒恕有關,神做出比帶走我的罪和罪疚更多的事。如果只把罪帶到另一個地方,它的存在仍然和我終極的命運有關。帶走我的罪也許能暫時緩解它對我造成的負擔和懲罰,可是若要我得真自由,非得用饒恕來處置我的罪和罪疚才行。Nasa不僅把我在聖潔之神面前的一文不值暫時拿開,還把它永遠拿去。 為了讓我能說「向著你」,攔阻我和神親近的障礙物就必須除去,而nasa是惟一能除去它們的方法。我把我的本像舉起來,神就把我的本像帶走和拿走,我以謙卑和順服來到祂面前,沒有別的方式能來。當我的心別無選擇,只能像祭物般舉起來時,我就遇見能拿走罪的神。 我生活中有許多天都需要把罪拿走,若相信我可以處理自己的命運,完全可靠自己的力量自我提升,這將是全然虛幻的想法。若我對自己誠實〈這是所有誠實的根基〉,就曉得我無法治好自己心靈的疾病。除非我與造物主進行親密的對話,否則我的心會枯乾。我渴望罪被拿走,因為我背負的擔子既沉重又難忍。「向著你」對我的生存絕對必要,但橫跨在「我」和「向著你」之間的鴻溝不是我能跳得過去的,我必須被揹過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