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七傑(二)

       一八八五年,倫敦,一個陰濕的冬夜,一大群人走進斯特蘭路的愛塞特廳。廳裏面擠滿了男女老幼三教九流的人;珠光寶氣的仕女,有馬車在外面候駕,要把他們載回寓邸去。賈花女和工婦穿著衣服,在其間穿梭,她們從倫敦東部的貧民區步行而來。衣冠楚楚的良家子弟坐在小商人和流浪漢旁邊,看起來這些人如果坐在音樂廳的走廊上,會比坐在這裏自在些。 臺上有四十位劍橋大學的學生,他們身後的牆壁上,高掛著一幅中國大地圖,長度是從廳這頭到廳那頭,桌上放著一小壘中文新約聖經。時間到了,主席走進來,後面跟了七位年輕人,年紀稍稍長於那些大學生;一看衣著和舉止,就知道他們是有學養,有地位的。開始是一段禱告和唱詩,接著主席介紹了這七位年輕人 就是被稱為劍橋七傑的,然後,告訴全廳的人為什麼他們第二天就要離開英國,到中國內地去宣教。 他們一個接一個站起來說話:司米德 (Stanley Smith) ─ 萊普頓和三一學院的畢業生,當年劍橋划船隊的操舫者;章必成 (Montagu Beauchamp)─ 三一學院畢業生,男爵之子;何斯德 (D.E. Hoste)─ 炮兵少尉,少將之子;凱色 (W. W. Cassels) ─萊普頓和聖約翰大學的畢業生,英國國教副牧師;西瑟端納 (Cecil Polhill Turner)─ 伊頓學院畢業生,騎兵隊軍官,放棄了升遷的機會,加入此一行列;其弟亞瑟端納 (Arthur Polhill Turner)─ 伊頓和三一學院的畢業生;最後一位是施達德 (C. T. Studd)─ 伊頓和劍橋的畢業生,當時全國最出色的板球選手。他們告訴大家最近這些年日來,神怎樣呼召他們放下原有的事業,一生投身於海外宣教的工作。(轉載自蒲樂克著「劍橋七傑」一書序文,蒙校園書房出版社應允轉載)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3:15)

      亞當和夏娃屈服在撒但的詭計下,違背了造他們的神而犯了罪。但是神立刻賜下應許,給他們希望和彌補罪惡。在創世記三章15節裡,祂告訴我們祂要重建祂的最高權威,並且將人從撒但的轄制中拯救出來。祂應允要藉著主耶穌基督、女人的後裔、他的受苦犧牲(傷他的腳跟),來消滅撒但的權勢(壓碎蛇的頭)。就在骷髏地,耶穌基督完成了神得勝的計畫。但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有二十億人口,不知道基督已將我們從罪惡、魔鬼、和私慾中救贖出來。

      

      主啊!我們懇求你早日讓世界上的每一個族群,都能用他們所明白的方式,聽到你的好消息。



我們在試煉、痛苦及困難中仍信靠神,我們跟神的關係會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