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都語 穆斯林 Urdu-Speaking Muslims

       偏見有許多理由,包括種族、宗教、習俗、語言等。有些人的語言就會引起偏見。我們的口音、語調和習語,可以表露出我們的背景與文化,聽我們講話的人,可能因此信任我們,也可能因此仇恨我們。烏都語是巴基斯坦的全國性語言,使用者估計有一億四百萬人,當中許多是居住在巴基斯坦以外的國家,特別是印度,都是說烏都語。烏都語是印度1950年憲法正式承認的十五種官方語言之一。北方邦是印度所有邦中講烏都語人數最多的地方,人數超過一千三百萬。為了行政管理上的方便,印度根據語言劃分為不同的邦,而烏都語在許多邦中都流行。 1940年代末期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分離,是一次特大規模的宗教分離,大部分講烏都語的穆斯林留在巴基斯坦,講印地語的印度教徒留在印度。其實,這兩種語言非常相似。 印度的許多穆斯林感覺自己受到警察和官員的歧視,被社會邊緣化了。印度穆斯林社區的成員一直指控警察拷打穆斯林。北方邦當局承認有二十一個穆斯林遭到拷打,並且向每人支付了六百美元賠償金。感謝主,青年使命團有兩對夫婦,各帶著三個孩子,來到這個地區。生活在非常簡陋的環境中,目的是更有效地接近當地民眾。通過祈禱與佈道,有十個家庭教會和大約一百人信主。十三個信徒接受了洗禮。



●祈禱印度宣教機構抓住宣教異象,與他們的穆斯林鄰居分享基督的真理。 ●求主把真正的和平帶給講烏都語,卻有不同宗教背境的人。

       神的提醒--笑 tsa-hak (一) 「撒拉心裏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創18:12〉 神改變了雅各的名字,這新名字,以色列,是提醒他遇到了聖潔的神。可是雅各不是第一個得到提醒的人,許多年前,雅各的祖母撒拉也得到一個做為提醒之用的名字。雅各的父親,以撒,這名字一直提醒撒拉記得,她沒相信聖潔的神說的話。以撒這名字和希伯來文「笑」只有一點點變化,tsa-hak這動詞,是yitsa-ack這字的字根,yitsa-ack就翻譯為「以撒」。在撒拉餘下的一生,每次聽到她兒子的名字,就提醒她沒有順服神相信神。 你會抱怨嗎?你會說:「等等!這不公平,為什麼我每天都要被提醒我犯過的罪?為什麼我的不相信,一定要在我孩子的名字上紀念著?」 當然,這故事還有它的另一部份,以撒這名字也提醒人記得,撒拉雖然不相信,可是神仍然守住祂的諾言。這位歡笑的孩子,也反映出神對人的小信發出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