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增長的引擎 - 古吉拉特邦

宣教士傳記(一)威廉 克理 Missionary Biography, William Carey

整理:穎穎

Resilience and Hard Work Pay off for Gujarat’s Influential Communities—by Keith Carey, GPD editor

       印度經濟增長的引擎 - 古吉拉特邦位於印度最西部,緊鄰阿拉伯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往南不遠就是印度最大工商業城市孟買,北部則與巴基斯坦接壤,所以是印巴對峙的前線,也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衝突的前線,今天提起古吉拉特邦,人們先想到的是商機、財富、企業,是印度富裕和經濟發展的代名詞。

歷史上,古吉拉特邦一直對印度有極大影響力。每個入侵印度的外敵都是從此邦進入;印度最古老的文明發源於此地;穆斯林第一個入侵點、歐洲第一個移民區、英國第一個殖民地都是在這裡。

近幾十年來,不少古吉拉特人成為印度政界富影響力的人物,包括聖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現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a Modi)和印度獨立時期的國父級人物帕特爾(Sardar Vallabhbhai Patel)。

從過去到現在,在古吉拉特邦發生的事,通常會蔓延到全印度,它是印度每一重大事件的發射台。

今天,古吉拉特邦在地貌上和印度其他地方沒太大分別,一樣有很多地方是積水和爛泥、四處遊蕩的牛和羊、擠在帳棚裡度日的賤民。但古吉拉特邦卻有著令全印度羨慕的製造業和就業機會,是印度經濟增長的引擎,所以吸引了很多來自其他邦的移民和農村人口,成為一個超級人口的大邦,6,000多萬人口中有1/3是從外地遷來的。

印度的古吉拉特人

1947年印度獨立後,採取效法蘇聯的中央計畫經濟模式,經濟發展一直受到阻礙,增長十分緩慢。1991年蘇聯解體,當時的印度總理納拉辛哈•拉奧(P. V. Narasimha Rao)和財政部長曼摩漢•辛格(Manmohan Singh)決定做出改變,改用私營企業為基礎的自由市場經濟,從此人民不再受太多政府規條的限制,可以自由經商,結果印度經濟成長驚人,而在各個邦中數古吉拉特邦的表現最為突出。這時期的關鍵人物之一是印度現任總理莫迪,他自2001年起連續3屆擔任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長,在他的帶領下古吉拉特邦的經濟增長迅速。

今天,古吉拉特人可說是印度最富裕的族群之一,他們控制著印度大多數的經濟和股票市場。印度好幾個赫赫有名的企業家都是古吉拉特人,比如「信實工業集團」(Reliance Industries)的董事總經理穆凱什(Mukesh Ambani)、印度最大醫藥公司「太陽製藥」(Sun Pharma)的掌門人迪利普(DilipShanghvi)、印度無線電行業的擁有者安尼爾(Anil Ambani)等等。另外,印度的大部分工業、電影業、化纖紡織業以及海上貿易都掌握在古吉拉特人手裡;印度的製藥巨頭也在古吉拉特邦。另一個被古吉拉特人壟斷的行業是鑽石業。今天世界90%鑽石原石的切割和拋光,是被古吉拉特邦蘇拉特城(Surat)的商人所承包。

古吉拉特人好像天生就特別擅長經商,或許和他們擁有十分密切的家庭關係有關。在古吉拉特家族中,不管是直系親屬還是旁系親屬,總有一些人是經商的,因此年輕一輩從小便耳濡目染,深受影響,而且普遍上會有「我的爸爸是個商人,我以後要成為一個比他更厲害的商人。」於是,古吉拉特人一代接一代成為商人世家。

另外,因為有著密切的家庭關係,古吉拉特人的融資方式主要也會通過家族,如此就可以避免和政府及銀行打交道,也能有更多的信任度。這種緊密的家庭關係和互相支持,是古吉拉特人的生意得以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

海外的古吉拉特人

早在16世紀,當葡萄牙、荷蘭人、英國人到印度時,主要就是跟古吉拉特人做生意,因為他們有出色的商業頭腦,誠信度也比較高。當大英帝國在非洲大陸叢林開拓新殖民地時,古吉拉特人就已跟著英國人到處經商。在19世紀後期,很多古吉拉特人去到英國的殖民地——東非開墾,當時他們的生活很艱苦,甚至比奴隸好不了多少,如今這些勞工已成為非洲最富裕的族裔之一,很多人在東非經營著利潤豐厚的企業。

從20世紀60年代起,古吉拉特人開始去到美國打拼。今天美國有1/3的酒店和汽車旅館是由古吉拉特人運作,而且基本上來自帕特爾族群(The Patels)。

在眾多行業中,古吉拉特人特別集中在醫藥行業,今天美國將近一半的獨立藥店、以及英國較大的連鎖藥店「天劉易斯」(Day Lewis)都是由他們把持。成千上萬的古吉拉特人在美國當醫生,並且當他們拿到醫生執照時,會很快選擇自己開業。

還有,美國矽谷的創業公司有大約1/4是屬於印度人的,而這些人當中約有1/4是古吉拉特人。

在加拿大古吉拉特人被視為最傑出的移民團體之一;在地球另一端的紐西蘭他們的表現也很出色。從斐濟到英國,從緬甸到烏干達,無論在世界哪一個角落,古吉拉特人都可以在那裡形成一個繁榮的社區。任何地方只要有錢賺,都可以找到古吉拉特人,他們會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文化,同時活躍於貿易活動或經營小生意。

古吉拉特邦人走到哪裡,總能設法克服各種障礙和困難,爭取出人頭地,這彷佛是一種流淌在他們血液裡的本能。

在古吉拉特邦有不少顯赫的主流社群,是我們這個月要特別為他們禱告的。除了發展酒店業的帕特爾人(The Patels,第17天),有放高利貸的巴尼亞人(The Banias,第18-20天)、成功的金飾珠寶商索納人(The Sonars,第23天)。在印度商業社區中,阿羅拉人(Aroras,第21天)和馬瓦里人(The Marwaris,第16天)向來是首屈一指的商家,而婆羅門社區(The Brahmin Communities,第4-15天)則是數學達人,在他們當中有許多電腦科技人才及大學教授。

但願這些印度精英能早日邀請耶穌基督進入他們的生命中,使他們不只發揮自己的潛能,也能成為神恩典流通的管道。

古吉拉特人的挑戰

今天,人們普遍上認為擁有能力和財富是好得無比的事,但這些在人看來是傑出的社群,同樣要面對很多挑戰。

根據2017年11月導線雜誌(The Wire)的一篇文章,現在印度的情況是富者更富,窮者更窮,而一般平民的經濟能力則是每況愈下。在古吉拉特邦,即使是受高等教育的電腦科技人才,也很容易因為激烈競爭而被迫長時間工作,否則就會被淘汰。在長期高壓底下,許多人的生活只剩下盲目工作,賠上的是更寶貴的健康與家庭生活。

另外,古吉拉特邦政府的政策向來是抬舉大企業,導致許多小公司被忽略,因此許多中小型企業的商人長久都面對經營的壓力。還有,政府為了提高稅收,向一些行業,比如鑽石工業抽重稅,甚至到了一個他們無法再盈利的地步。

毫無疑問,出色的古吉拉特人肯定會在各種困難的夾縫中求生存,盡量做正確的事讓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然而,如果他們不認識那位創造他們、給予他們能力的神,如何能知道什麼才是正確Photo by Saurabh Chatterjee的事呢?充其量只是運用人有限的知識和經驗,不停地找辦法面對一個又一個難題,然後發現生命陷入重複不停的補洞過程中,直到精疲力盡。

從屬靈的角度來看,當人處於富裕之中,反而容易陷入追求積累財富和永遠不會滿足的物質享受陷阱中,更容易迷失方向,錯過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

主耶穌曾警告「有錢的人進天國是難的」,相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富裕會影響人對福音的回應。當人處在富裕中,一不小心就會把財富當成神來拜。也許財富最陰險的作用,就是它會阻止人期待更美好的祝福,讓人以為擁有了它,就已經是最好了。

古吉拉特邦像啟示錄中老底嘉,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城市,是商業、銀行和金融的中心,人們有能力過著奢侈的生活。但願古吉拉特人不要像主所責備的,只有外在富足,內裡卻貧乏。「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示錄3:17)

宣教士傳記(一)威廉•克理 Missionary Biography, William Carey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像大多數英國人,會定時參加教會聚會和活動,對聖經和祈禱也熟悉,並且按時在英國國教會接受堅信禮。但克理不覺得這些對他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感謝神在克理的信仰路上有虔敬的祖母和父母親的陪伴和教導,使他在18歲那年自己決定要尋求和基督的互動關係。

克理所受的教育不多,卻很有語言天賦,他可以自學古典希臘文,也試過用幾週就學會了法文與荷蘭文。後來,他的語言天賦被神大大使用。

1783年,克理讀到《柯克船長最後一次的航海記錄》(The Last Voyage of Captain Cook一書,書中關於探險家在太平洋發現新大陸的內容深深吸引克理,他看見還有許多地方是福音未傳到的,那些沒聽過福音的人就這樣死在罪惡過犯中,是何等悲慘的光景。克理的心很柔軟,他彷彿聽見了神的嘆息。

1792年,在一個浸信會牧師的會議中,克理提出了耶穌頒布的大使命是每一個傳道人應盡的義務。雖然這個想法當時沒有被接納,卻改變了整個教會歷史。



天父,祈求幫助今天的教會領袖,能有屬靈分辨力明白神的心意,願意帶領教會參與在普世宣教的事工。「甚願你素來聽從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你的公義就如海浪。」禱告印度人民能明白聖經所教導的公義與和平,能帶給他們和國家真正的轉變和更新,但願印度各個族群有許多人願意接受福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末了,弟兄們,凡是真實的、凡是可敬的、凡是公義的、凡是清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你們都要留意。腓4:8

凡是---許多人覺得基督徒好像要遵守很多規定,生活可能會受到限制。但hosa包括「所有的」,基督徒生活完全不受限制,凡是符合原則的都可做!

在希伯來思想中,完全的生命是一個實行hesed(慈愛)的生命。保羅說他是希伯來人中的希伯來人,所有重要的想法都由聖經來主導,而實行hesed是列在最前面的教導之一。hesed是向別人行出仁慈的行動,保羅在這節經文中拉開了會引致hesed行動的思想過程的帷幕。

首先,花時間來到神面前,默想經文提到的每個hosa,讓神的話像種子栽在你心裡,使種子發芽和開花。保羅勸我們要種下促進神的生命生長的種子。當我們種的時候,不要只局限於自己,而是要種一棵能收成百倍的苗;種一切你能夠找到、配得上神屬性的種子,那麼你的生命就能反映神的榮光。

你感到作基督徒必須按規則、受限制嗎?你跟隨神的生活退化成了一系列的義務和期待嗎?默想那些hosa,打開門來,有一整個奇妙的世界在等候你,尋找上好的種子來栽種吧!

本期的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TODAY’S WORD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 J. Moen, Ph. D 可上網訂閱 http://www.atgodsta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