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拉人 Sula

       「走開!」妮薩(Nisa)痛苦地哭喊。 短暫的沉默沒能讓她痛苦的靈魂得到安寧。當地的杜昆(dukun,薩滿巫醫)為她指定的「心靈導師」(神靈)繼續折磨著她。無論白天或黑夜,魔鬼猙獰的臉孔和聲音無時無刻出現在她面前,讓她感到驚恐萬分。 妮薩邊哭邊說:「求求你讓我快點逃離這詛咒吧!」 這種現象在蘇拉人中很常見。蘇拉人將十三歲的女孩送到杜昆那裡,請杜昆指定一個神靈陪伴女孩。蘇拉人相信這神靈能夠賦予女孩一種吸引人的魅力,妮薩的父母希望她能儘快與一個富有男人結婚,他們認為杜昆能夠幫助妮薩找到這個男人。 蘇拉人認為自己是虔誠的穆斯林,不過他們同時也信奉傳統宗教。在傳統宗教中,蘇拉人渴望取悅各種神靈,而這些神靈通常住在伊斯蘭教領袖的聖所中,也是蘇拉人爭相想得到的高級守護神靈。 蘇拉人,住在馬魯古島中部。人口八萬,穆斯林,沒有基督徒。尚未展開植堂事工。



天父,祈禱蘇拉人能認識唯一的真神,知道唯有耶穌基督才是全能的救主。祈禱經過植堂事工的培訓,蘇拉人中越來越多人知道耶穌基督無與倫比的名字與能力。奉主的名求,阿們。

       誰住在隔壁呢?(一) 他所賜的,有作使徒的,有作先知的,有作傳福音的,也有作牧養和教導的,為的是要裝備聖徒,去承擔聖工,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4:11-12 承擔聖工——如今我們知道「承擔聖工」不是選擇性的,問題就變成「我要對鄰舍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呢?」答案是簡易的,也是深奧的。希臘文字眼diakoneo描述為別人採取的各種行動,包括「組織、分派、監督、協助、支持、供應」,甚至是為別人受苦的舉動。這是新秩序下的方法,是所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如何進行的引導,是獻身於具體性的服務,是以行動來彼此相愛。這不是被動的,也不是理性上的認知罷了,而是積極投身去幫助別人完成任務。 實際上,你或許看出來了,現今多數教會的經濟模式是「消耗財物」,且「不事生產」的。教會的操作方式是從有生產力的信徒身上收集財富,然後用在教會的開銷上。教會本身沒有生產力,也沒有任何對社區有實際價值的回饋。 當然,教會的信徒是有實際的貢獻,但教會本身一般上卻沒有什麼貢獻,它就像政府那樣操作——所有承諾都要等到你死了以後才得以實現,然而現在卻要求你為那尚未實現的應許支付訂金。換句話說,教會從社會文化中採用了一種建基於消耗「自願奉獻」的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