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基督教帶往東北亞的眾多嘗試

       當人在建造巴別塔時,上帝變亂人類的語言,之後,人就分散形成不同族裔,國家。在眾多民族中,神首先救贖亞伯拉罕及其家人,也就是猶太人的祖先。與上帝的願望相反,猶太人自己獲得了福音,他們並沒有把福音轉達給其他族群。耶穌基督復活之後,一個新時代開始了,但情況並沒有立即改變,直到耶路撒冷大受逼迫,福音才開始向外傳。 在隨後的三百年裡,福音緩慢地進入東亞地區。基督教的一個分支--涅斯多留教派(Nestorian)被羅馬帝國以異教徒的罪名驅逐出去。(註 ﹕涅斯多留是第五世紀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因為主張基督是二位二性,被判為異端。) 涅斯多留教徒流亡到波斯(伊朗)受到禮遇,在那裡建立了強大的教會,信徒自稱亞述基督徒,或迦勒底教會,並向毗鄰地區派遣宣教士。 涅斯多留宣教士于主後635年 (唐貞觀九年) 到達中國,稱作 「景教」 (意指正大光明的宗教)。讓許多上層社會人士成為這個教派的信徒。主後845年,由於皇帝的師事中有道士,受排斥而被禁,景教在唐朝流行了二百一十年。到十四世紀,還有一些小規模的景教教會幸存下來。天主教宣教士來到中國之後,與逐漸消亡的景教教會進行過一些接觸,亦多次前往中國各地,試圖帶領當地領導人接受耶穌基督,但沒有成功。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 ﹕「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20:35) 信徒應該幫助那些軟弱的,保羅自己也身體力行,給當時的信徒作榜樣。保羅也要我們謹記主耶穌的話 ﹕「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句話總結了耶穌的教訓,耶穌一生也實踐這句話,為我們作了好榜樣。正如祂說 ﹕「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太20:28)為甚麼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呢﹖能夠施恩的人往往是在較好的景況中,以致他有能力付出,也能夠為別人勞苦。當我們願意不斷施與,神的能力便會不斷充滿我們,祂能使用我們去祝福更多的人。願我們都有樂意的心成為主賜福的器皿。



誰會知道那人可以作 「施與」 呢﹖誰會知道那人需要 「接受」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