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蘭佬島和平時代的終結

       回教徒和非回教徒之間和平共處的時代,因西班牙人出現而就此結束。菲律賓立國初時,棉蘭佬島各地都有天主教修道院的建立,一方面,這是教會力量的表現,但另一方面,也成為殖民統治的象徵,日積月累下來,這個觀念已經深植人心。到十九世紀末,美國成為新的帝國主義者,回教徒與這個殖民主義者之間的武裝衝突,成為了平常事,美國人為了應付這些衝突,特別設計了一種 「高特45」 (Colt 45) 的自動手鎗,可以連發子彈,產生強大的殺傷力。可是,壓力越大,回教徒要抗拒的決心也越大,不過,他們始終居於劣勢,雖然不致被弭平,卻也被迫退到有限的地區生活。

      一九六九年,馬可斯政府嘗試用各種方法控制回教叛亂勢力,在澤畢達(Jabida)的屠殺,政府軍殺害了二十三名回教軍人,雖然隱瞞了真相,不過還是被揭發了,回教徒高呼要求伸張公義,結果導致「摩洛民族解放陣線」 (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的產生,這組織成為了菲律賓所有回教徒所靠攏的政治軍事勢力。

      經過多年的武裝爭斗和政治角力,菲律宣回教徒的處境,終於得到國際的注意,並得到回教國家組織 (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untries) 的支持,結果成立了棉蘭佬島回教徒自治區。但由於許多回教徒軍人對此並不接受,認為這個自治區只不過是菲律賓政府勢力的延伸,就組織了「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對於那些不滿 「摩洛民族解放陣線」 太親政府的菲律賓回教徒來說,「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成為了另一個代表他們的聲音。「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和「摩洛民族解放陣線」兩個組織並存至今,前者較重視軍事抗爭,在政治上較強調分離主義,在宗教上較保守 (要強制遵行回教的律例)。近期又有另一個叫阿布薩耶夫的組織 (Abu Sayyaf) 的成立,這個組織同樣是以軍事力量,與政府抗衡。



       (她)日期滿足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撒母耳…(撒上1:20)

      撒母耳將成為以色列重要的領袖。他的時代成為士師時代和列王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以色列的歷史到了這個階段,國家已反覆經歷過叛逆、管教和拯救的循環。雖然如此,領袖和人民卻還只是稍稍知道,神對他們的旨意,其實是賜福地上其他的人,但是神永遠是賜新開始的神,撒母耳的領導給以色列人一個機會去更新他們對神的忠心。你有沒有把你生活上和家庭上的變遷看成一種鼓勵,以致你關懷的胸襟可以擴闊﹖ 天父啊﹗求你以我們生命上的起伏去提醒我們你永恆的旨意。



我們作善工,可能是基於責任感,或為搏取別人的好感;除非我們作善工的動機是基於神的愛,我們所作的不能討神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