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來華

       1580年,西方正值宗教改革浪潮,中國亦正是明朝王守仁的理學盛行之際,著名的耶穌會神父利瑪竇(Mateo Ricci)於明神宗萬曆年間來到澳門,並且三個月內就學會漢語。利瑪竇是一位出色的學者,北京許多朝臣和士大夫向他學習西方科學,很受歡迎。來中國十多年後,信徒人數已達二千五百人。1610年利瑪竇逝世後,其他耶穌會宣教士繼續他的工作,建立了一些教會,不過他們的影響力僅僅局限于北京的精英階層中。1644年,滿洲人入關,成立清朝。滿清時期,由於日積月累的西方和中國文化習俗之間的衝突,例如祭祖、祭孔等禮儀之爭,引致康熙和雍正限制和禁止天主教和外國人不得傳教。 1807年,馬理遜(Robert Morrison)成為第一個來到中國的更正教宣教士。他在1834年去世。27年中拼盡了整個人去工作,為福音奠下了基礎。1854年,戴德生(Hudson Taylor)成為將福音帶往中國內陸省份的第一個宣教士。因為當時宣教士的所有活動都局限在中國沿海地區。1865年,戴德生成立了中國內地會(CIM,現稱 OMF,海外基督使團),將宣教活動從沿海擴展到內地。其他宣教機構紛紛效仿,前往中國內地,開展宣教活動。在這些宣教機構的努力下,中國的每個省份都建立了教會。 儘管在1854年至1949年期間,國內發生了一系列政治動亂,包括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37年的日本侵華。但福音仍廣傳,在各地建立了許多強大的教會。1949年以後,中國境內已沒有外國宣教士,而當時中國為數約一百萬的基督徒雖然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但卻使他們的信仰更加堅定。今天,中國已經有大約三千到五千萬基督徒,在這個幅員廣大的國家,目前仍然有幾百個族群沒有接觸到福音,但感謝主,中國教會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將這些族群帶往耶穌基督的身邊。



       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裡;你們也勝了那惡者。(約壹2:14下) 當你面對一件困難的事,有可能你會想起某牧者,於是你會找他,並會請他賜教;但當你想不到有任何人可以幫你的時候,你會怎樣呢﹖可能你會稍為感到不快,甚或心中滿是愁緒;從這個反應裡,你的情緒、心情,或是表達,都會因心中所想起的而受影響;那麼,心中的說話就很重要了,因為這些想法的確是一個指示,若果我們有這個認知,就必須留意心裡所想的,是一些怎麼樣的說話,是鼓勵自己的,是控訴的,是使人擔心的,或是令人失去信心的,也可能是----。總而言之,心中的說話原來正在指示我們當行的路,甚至可能是一個決定性的開始。



「指示」 可以用說話表達,可以用文字顯明,可以由思想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