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傳記2: 撒母耳•赫比奇 Missionary Biography, continued

       富有的維克多• 辛堡王 子(Victor Schonburg) 答應捐贈「巴塞爾宣教學院」 (Basel Mission College)一筆 錢,條件是要派3個人前往印度建 立學校。赫比奇是其中一個被選 中的。1834年,他和隊員乘船前 往印度。兩年後,他們在班加羅 爾(Bangalore)建立了第一所學 校,不過當時只有4名學生報名。 赫比奇挨家挨戶請求家長將 孩子送到學校,但當地謠傳宣教 士會強迫素食的印度教孩子吃肉 和皈依基督教,所以沒有家長敢 把孩子送來。赫比奇唯有將學校 改為教會,先帶領家長們信主, 然後才再招生。 除了牧會與教育,赫比奇也參 與許多其他事工,比如關心與照顧 窮人和麻瘋病人,供應他們食物和 衣服。他也幫助附近兵營中士氣低 落的英國軍人,大膽向英國軍人作 見證。 有一次,赫比奇有感動要前往 坎納諾爾(Cannanore)的街道和 集市向當地人傳福音。那一天,他 很早就來到坎納諾爾,在每個地點 逗留約半個小時,向所接觸的人禱 告、唱詩和宣講福音,然後再往下 一個地點。透過這種方式,許多居 民都聽到了福音,並且接受了主。



天父,祈禱今天在印度北部的宣教士,也擁有像赫比奇那樣的勇氣和洞察 力,曉得神所開的福音之門在哪裡,便勇敢向人作見證。天父,幫助印度 北部的宣教士,向當地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傳福音時,能夠敏感他們的文化,用 最適合的方法和管道接觸每一個福音對象。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 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 12:9 軟弱人的神--神的能力是在我們的 軟弱和逐漸步向死亡的無助中得以彰顯; 不是在我們自以為是的剛強和生命力上來 工作。 我們不是在「位高權大、有勢力、 生龍活虎、富裕、享樂」中找到神;而是 在軟弱、病痛、貧窮、即將滅亡、失去理 智、可憐、痛苦中找到神。 為什麼?因為神擁有復活大能,惟有 在需要復活能力的地方,才能找到祂。在 那裡,存活全賴拯救,而非自衛;生命必 須重新賜下,而不是只做一些改進。 你的生活步調是否快到不再聽見主耶 穌不急不緩的腳步聲?或祂平靜、安祥的 低聲細語? 你是否擁有太多,以致不再有自由經 歷缺乏? 你是否全心追求未來,以致不再聽到 過去的神說話? 你是否追求剛強的人生,以致不用依 靠神生活? 你是否怕被破碎? 你是否以影響力、權力和財富來衡量 成功? 你是否能對榮耀的貧窮甘之如飴?

本期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TODAY’S WORD 2009,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 J. Moen, Ph.D 可上網訂閱 http://www.atgodstable.com;本刊經文取自和合本修訂版,若有使用其他聖經版本則會特別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