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宗教

       法國人向希望離開法國的外國人提供免費回國服務,但接受這項服務的主要是歐洲移民,這導致法國的歐洲移民越來越少,而穆斯林移民越來越多。今天,法國人已經與那些不同宗教、習俗和語言的外來者緊密地「粘合」在一起。根據《普世宣教手冊》的介紹,目前穆斯林已經佔法國總人口的大約10%。《脈搏》雜誌1996年的一篇文章說:1976年,法國只有十二所清真寺和禮拜堂,二十年後,法國已經有一千多所清真寺。 來自越南和柬埔寨的佛教徒移民具有創業精神與職業技能,更受法國人的歡迎。與佛教徒不同的是,許多北非穆斯林屬於草根階層,社會地位較低,居住在郊區年久失修的房子中,抱怨自己受到歧視。法國的穆斯林,甚至是父輩已經在巴黎生活了幾代的穆斯林,也不願意與法國社會融合,而是保持分離。 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是:在今天的巴黎,有兩個不同的群體,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一個群體是穆斯林,他們將伊斯蘭教作為自己身份的象徵。另一個群體是純正的法國人,他們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狂熱地保持世俗思想。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羅馬天主教的教士被排擠到社會邊緣,有些人甚至被殺害。 今天,在大部分法國人中間,特別在巴黎的知識份子中間,世俗思想變得更加流行。2010年10月《衛報》發表了法國女作者潔西嘉•裡德(Jessica Reed)的一篇文章,她說目前法國的趨勢,是人們既不接受洗禮,也不去主日學校。她說,這種現象不僅是法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法國人精神的一部分。洗禮只是少數基督教家庭還舉行的儀式。既然大部分法國人已經不再相信這些儀式,他們為什麼還要去參加呢?



       崇尚榮譽--可恥的 epaischunthe (一) 凡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自己的榮耀裏、並天父與聖天使的榮耀裏、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路9:26〉 我們讀到這些字時,會立刻喊出:「我絕不會把主耶穌當做可恥的。」我們認為主耶穌心中想的,是羞辱祂的那些行為,比如:否認祂是神的兒子。我們清楚曉得被羞辱是什麼滋味,我們當中可能沒有一人沒受到過被人藐視的毒蛇咬傷。可是主耶穌在這裡想的,比現今心理學對自我尊敬的說法可多得多,在古老世界,榮譽與羞恥感攜帶的份量,比現今我們想的這兩種美德重得多。羞恥心也是一種美德,請思考一下此事。 希臘原文是epaischunthe,在古老世界,羞恥感是讓社會安定的一個必要成份,事實上沒有羞恥心的人被認為是危險人物,因為他們完全不顧大眾輿論。我們當中惟有那些有羞恥心健全的人,才會採取正面方法來取得榮譽。可惜,那些採取「我不在乎」的態度者,現今比比皆是。在一個缺乏公眾輿論制裁的社會,民眾很快就學到法律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