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人 Bhat

       這個族群居住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高聳的山峰和清澈的天空,但他們的生活卻充滿戰亂,他們就是克什米爾的巴特人。巴特人所遭遇的戰亂,是指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與印度的印度教徒之間的長期戰爭。戰爭已經持續幾十年,克什米爾人從未享受到和平。 在歷史上,巴特人曾經是藝術家和歷史學家。在古代,當人們還不知道如何書寫時,巴特人已經開始在印度各地旅行,收集各個族群的家譜資料,然後編寫成民歌,四處演唱,從而將家譜資料保存下來。巴特人堪稱是印度的吟遊詩人。 巴特人最初是印度教徒,隨著克什米爾地區的伊斯蘭化,一些人變成穆斯林。目前在一百二十萬巴特人中間,90%是印度教徒,10%是穆斯林。巴特人也叫作潘迪特人(Pandit),是低於婆羅門的一個種姓,受到高度尊敬。今天的巴特人是商人、政府職員和其他專業人員。



●基督徒有智慧,懂得使用符合巴特人文化的適當方式,與巴特人交朋友,向他們做見證。 ●基督徒音樂家能像歷史上的巴特人那樣,作為故事講述者與民歌演唱者,以音樂的形式,向這個族群介紹耶穌基督的福音。

       謙虛的請求─現在(二) 「我勸你將榮耀歸給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在他面前認罪,現在將你所作的事告訴我.」〈書7:19,NASB版〉 Na是要求一位罪人允許別人聽他的認罪,是承認自己也有罪,這字會引發我的謙卑。「若不是靠著神的恩典,我反而會是認罪的那一位,而你會要求聽我來認罪。」 我們都曉得這個差別是什麼,曉得被逼著認罪,心中充滿罪疚和羞恥,被迫受辱,而折磨我們的人卻一副義憤填膺高高在上的感覺。可是以na做開始的認罪截然不同,旁邊的人與罪人一同哭泣,一起痛哭失聲,可能的話,還願意分擔他的罪擔。這是在十字架前的認罪,在那裡若聽到主耶穌說:「父啊!請赦免他們」,我也不覺得奇怪。 認罪是與神同行的生活必要的條件,是敬拜的標記,是聖徒的身分證,是心靈恢復意識後結出的第一個果子。凡是經歷真正認罪的人,態度上總會帶有na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