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Afghanistan(二)

       蘇俄、英國的爭奪戰 阿富汗人民大多從事畜牧,他們除了鴉片之外,就沒有什麼天然資源。但由於她處於當時歐洲強國的殖民範圍和利益豐厚的商業路線之間。二百年前俄國和英國已競相爭奪阿富汗的控制權,不但自己勞民傷財,也為此地帶來苦難。

      英國於1838年奪得此地。當時英國外交使團抵達喀布爾,對阿富汗領袖穆罕默德提出交涉,被拒絕之後,英國人推翻了他,另外建立一個傀儡政權。不久阿富汗人開始大規模叛亂,開啟了英國人頹敗之始。當時一條公認為極安全的山徑,在白雪覆蓋下,有七百名英國人和三千八百名印度軍隊緩緩通過。這條九十哩長的路途卻成為英方的死亡之旅,最後只剩一人存活。穆罕默德重新得勢。1878年,穆罕默德的兒子繼任王位,和俄國締結外交關係,引起英國挾著印度的支援,再舉入侵喀布爾。強迫阿富汗簽訂一個給予英國重大利益的條約。不甘受辱的阿富汗回擊,攻進英國官邸,殺了英國人和其印度盟友。其後,再有六萬名阿富汗人起來和英國人爭戰,他們由一名回教傳教士所領導,以討伐異教徒之名反抗英國。他徵募「死士」,誓與異教徒作自殺式殊死戰。至此英國人明白,他們已經不可能再繼續佔領喀布爾了,他們立穆罕默德的孫子為王,然後撤退。1919年,阿富汗正式脫離英國獨立。阿富汗雖然獨立,管治者亦試圖在國家推行改革,但始終因為各部落和宗教領袖間的爭權奪利而導致政局不穩。後來被人民民主黨推翻。人民民主黨採取投靠蘇聯,推行共產主義的路線,此舉違背伊斯蘭傳統,惹起各部落和宗教人士反抗,結果引發全國內戰。

      1979年12月,幾個蘇聯支持的勢力倒下後,蘇聯進佔阿富汗,以扶持搖搖欲墜的共產政權,這場戰爭,摧毀了首都喀布爾80%的村子,導至大批難民逃往巴基斯坦,更助長了地方軍閥地盤之爭。也導致八十年代期間,美國、巴基斯坦和沙烏地阿拉伯聯手幫助阿富汗對抗蘇聯,數以百萬美元的軍事支援不斷輸送給阿富汗的「自由鬥士」。蘇聯經過十年和阿富汗游擊隊的戰爭,加上直升機不斷被美製武器擊落,終於在一九八九年撤回為數約十五萬的軍隊。但此後,亞富汗就落入至少五個遊擊派系的攻伐之中,戰爭仍不止息。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太1:1)

      這段以家譜為開場白的文字,對我們今日在步調緊湊,而且生活在冷漠社會中的人而言,可能了無意義感到乏味。然而,回想童年在家鄉的小鎮上,年老的一輩在黃昏後都喜歡坐在走廊上談論家庭的歷史。雖然他們以往說過不知多少遍,但一旦說起便興緻勃勃了無倦意。 我們可以確信,這段有關耶穌的家譜,對當時猶太人的基督徒而言,必然也是膾炙人口的談話材料,不會令人生厭。讓我們來逐一讀這些家譜中的名字,想像神怎樣在廿個世紀前,如何在亞伯拉罕身上一直作工到耶穌為止。再思想神怎樣從耶穌的日子開始作工直到我們的時代。這豈不是一個新的創造故事嗎? 主啊,這家譜証明你實驗了對亞伯拉罕和大衛家的預言。他們的後代,將為萬國,萬民帶來福氣,我主我王,呼召我們,向那尚未認識你名之人傳揚你的美德。



誰能催促主的再來呢?豈不是那些現在將心身給主,讓他完全管理,投身在完成萬民歸主這使命上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