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恩主獻身心
李建平傳道

       我自幼性格較內向,不敢對陌生人說話。可是,每當我到教會參加崇拜時,看見傳道、宣教士們個個面帶笑容,和靄可親,心中十分羨慕,他們也告訴我:「信耶穌有平安;為耶穌做工就有快樂。」 我也十分渴望以獻身來回報主恩。然而,每想到要向陌生人佈道、要上臺講道、要教導、要探訪、要……,我的心就冷了一半。幸虧,聖靈不斷感動我,透過營會的生活來鼓勵我。到了1984年,奉獻的心就更加堅定。 1985年,我看到許多住在山區的少數民族未曾聽過福音,也沒有人向他們傳講。就有一心志:裝備自己,再到他們當中去傳福音!我每天求神開路,不久就到回海聖道神學院接受神學教育。 在神學院的第二年,我們開始出去傳福音,我的內向性格逐漸改變,不再怕接觸陌生人。第三年,我們開始預備以後的事奉目標。禱告後,我漸漸清楚神對我的呼召乃是要我到少數民族中間去傳福音。第四年是實習期。我的同學大多數到華人住的地區去,阿卡族村卻少人問津。我多次向上帝禱告,表明我的心意──我願意去,但我還有一個顧慮:我不是阿卡族,不懂他們的語言,如何向他們傳福音呢? 學校假期我到阿卡族村去作個人佈道,帶領兩個家庭信主,並為他們除去偶像。在他們的協助下,我每天在他們當中,一面和他們一起工作、一起建茅屋、跟孩子一起唱歌講故事,一面跟他們學習阿卡語。一年後,我已經可以用阿卡語傳福音了。 1990年我到芒果村恩典佈道所去牧會,轉眼間已有二十餘年。芒果村居民多以農為業,生活貧窮。幸好福音自傳會的兒童助學金每年贊助二十名兒童,使他們不但有機會讀書,而且可以上主日學,認識真神,並接受主耶穌作他們個人的救主。感謝主,到今天為止,在全村三百人中,信主的人有二百零五名,其餘的都信天主教。



       喜樂飲食─歡歡喜喜simkhah (一)

      

       歡歡喜喜地守除酵節七日〈拉6:22〉 真尷尬啊!我們對神制定的一年一度大宴知道得如此少!我們把復活節與逾越節稍微連在一起,這對我們是很大的損失。此節日中的各個象徵,深嵌在神和人交往的歷史裡,逾越節就是除酵節;始於以色列國的成立〈參出12:15〉,它的圖像極具關鍵,是具體地顯示罪與潔淨的影響,而且設立在家庭的核心─廚房裏。過這節時,平日桌上的準備與食物都要完全改變,為的是表示對神的順服、除去罪,以及潔淨的生活。 可是這並不是全部,申命記28章47節告訴我們,神期望祂的子民以喜樂的心來做這些食物的改變。希伯來原文是simkhah,這字含有高興、喜樂、歡欣、愉快、和慶祝的意思。當神召開一個宴會時,即使是禁戒食物的宴會,祂仍然希望人以喜樂的心去做。 我們或許會有不同的想法,發酵過的麵包與沒發酵的截然不同,我們的味蕾已習慣另一種口感與味道。一如大多數的食物,我們常發覺,很難不吃已習慣吃的美味,可是神期望我們能喜樂地改,不是因為這些奇怪的麵包很好吃,而是因為順服萬王之王是件很喜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