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耆那教徒Jain

       你是否希望戰勝自己的肉體欲望?如果是的,那麼你並不孤單,因為無數的印度耆那教徒也是這樣希望的。耆那教徒信奉摩詞毗羅(Nataputta Vardhamana)所創立的教義,稱他為耆那(Jina),意思是「生命痛苦的征服者」主前五至六世紀,印度由於反抗種姓制度給人民的痛苦,宗教方面最大的發展是耆那教和佛教的出現,二者均是對婆羅門太重視種姓制度而生的改革運動。摩詞毗羅生活在主前五百年的印度,是恆河流域一小王國的王子,三十歲出家苦修。由於摩詞毗羅相信所有物體都有生命,因此非暴力是他的主要目標,根據傳聞,為了避免殺生,他是活活餓死的。他的信徒們雖然不像他這樣極端,但仍然有許多人頭帶面罩,以防止從嘴裏或鼻子裏吸進昆蟲和微生物,使它們死亡。

      耆那教有一個斯維坦巴拉(Swetambara)教派,他們的生活方式稍微寬鬆一些,不過由於他們相信轉世,他們希望通過自我否定來積累將來轉世的功德,並希望通過靈魂淨化,最終進入完美的精神世界。

      耆那教徒提倡教育和醫療保健,卻避免從事農業生產,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勞動很可能會傷害到田地裏的各種生物,因此他們絕大多數是商人、銀行職員、貿易商或者政府官員。耆那教徒多集中於印度西部。



讓我們禱告,求上帝的靈引導耆那教徒進入真理,開他們的心瞭解基督教,瞭解耶穌基督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戰勝了自己和死亡的人。

       耶穌到了彼得家裡,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耶穌把她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侍耶穌。(太8:14,15)

      百夫長所代表的乃是非猶太人的世界,「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至於彼得的岳母,則屬另一種性質。彼得不過是當時法利賽人圈子以外的一個平凡人物,是加利利土生土長的漁夫,他的岳母在當時的社會不過是在家中做家務的人,事實上,與百夫長的僕人同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然而這些小人物卻都承受耶穌的恩惠。 主啊! 你的愛奇妙得令我難以測度。我要以驚奇的心永久處於感恩之中。



耶穌,是那位全能和改變人生命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