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迪人 Bagdi

       坦維爾(Tanvir)是一個精明,信奉印度教的孟加拉人,他正在與一個巴格迪漁民阿米特(Amit)討價還價。坦維爾希望以每條50盧比(約1.5美元)的價格購買阿米特的希爾薩魚,這種魚是孟加拉人的最愛。阿米特回答說:「好吧,成交啦。主神希瓦將好運賜給我,讓我捕到這些魚。」不久之後,坦維爾告訴他的一個朋友:「如果你去碼頭,你可以從巴格迪漁民那裡買你想要的魚。巴格迪人並不知道,由於禽流感,政府已經禁止出售雞肉,因此魚肉的價格非常高。你信不信,我可以將50盧比買來的魚,再以250盧比的高價賣出去?」 巴格迪人有三百萬,大部分居住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巴格迪人劃分成14個小族群,每個小族群還可以進一步劃分。大部分巴格迪人以捕魚或編織漁網為生,少數人是農民或石匠。過去,很少有巴格迪人接受過兩年以上的教育。今天,一些巴格迪人開始進入經濟和政治領域。印度教是巴格迪人日常生活的中心,印度教滲透到出生、婚禮、葬禮等幾乎所有社會活動中。目前在巴格迪人中間還沒有已知的基督徒。



●求神讓所有巴格迪村民都知道,耶和華才是他們的創造者。 ● 祈禱巴格迪人從耶穌基督那裡獲得拯救。

       注入模式─體貼〈思想〉(二)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8:6〉 如果Phronema是對「人的自然傾向」的縮寫,我們立即就能理解,保羅為什麼說這種思想會導致死亡。他並不是說我的罪惡思想會導致死亡,而是說死亡是一個屬血氣的性格自然產生的結局,屬血氣就是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重。保羅覺悟到,是由思想、意志和情感表現出來的性格,決定我人生的結局。如果我服事名為「我、我、我的」的神,我必然會榮耀自己,至終會被排除在造物主的統治之外。魯易師曾經說過,凡是只為自己著想的人,一定會得到他們要的東西──地獄,因為地獄是完全自私的延伸而已。 現在請稍停一下!你注意到同一個字也用在這節的第二部份嗎?Phronema可朝兩個方向走,它本身並不壞。從思想、意志和情感表現出來的性格,也可描寫一個以感恩的心順服父神的人的生活。性格是可以塑造的,只要我活著,性格就可以用抉擇、思想和感覺來塑造。問題不在於Phronema的品質,而在於模子的形狀。 如果每個思想,每個決定和每個感覺形成塑造性格的模子,那麼有哪一項小到可以忽視呢?如果模子如此重要,我們能忽略用來形成模子的東西嗎?我們能把思想從意志和感情分開嗎?Phronema告訴我們,隨從聖靈而行的生活,關係到我的思想,我的決定和我的感覺。當神得著我時,「我」的全部都必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