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奧裡薩邦 坎達人Orissa Khanda

       這兩個印度部落婦女是從哪里聽到了 「同性也可以結婚」 的消息?難道她們看過美國的電視劇?沒有。這兩個坎達婦女結婚的原因非常複雜,還好全球化進程尚未影響到坎達村莊,不過對這個部落族群來說,全球化是遲早影響他們的一件事。 威爾卡(Welka)和梅爾卡(Melka)決定結婚,當村莊的長老同意之後,位於奧裡薩邦的這個村莊中的每個人都感到震驚。在此之前,她們多次要求結婚,都被長老拒絕。這兩個婦女以前都嫁給了粗暴的男人,經常遭打丈夫的毒打,故此她們希望通過 「同性結婚」 這種不自然的方式,給她們帶來轉變。 坎達人信奉印度教,但他們的宗教對日益增長的家庭暴力無能為力。此外,在坎達男人中間,酗酒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坎達男人如此粗暴,以至於一些婦女開始同性戀,束手無策的村莊長老也不再干涉,放任這種趨勢發展下去。



祈禱上帝在世俗主義者將西方觀點帶給坎達人之前,差派更多基督徒,幫助坎達人治癒心靈與社會上的創傷。祈禱主耶穌終止坎達人的家庭暴力,除去印度教對這個族群的長期控制。

       心腸──行動比話語更有力量(一) 「我體會耶穌基督的心腸,切切的想念你們眾人.這是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腓1:8〉 今天這個字非常特別,心腸,通常都翻譯為「憐憫」,在福音書裏,splanchnon總是會包括行動。憐憫不是同情,不是人溺己溺之心,不是想要幫助的心,不是希望情況不是那樣,憐憫是很想為他做些什麼事。當主耶穌看到拿因城的寡婦時,祂動了憐憫之心而為她做了件事。當浪子的父親看到浪子回頭時,祂也動了憐憫之心。當好撒瑪利亞人看到被盜匪打傷的人時,就做出憐憫的行動。若只是動一動唇舌,憐憫是不會發生的。 保羅若說他愛腓立比人的心腸,是像主耶穌表現出的憐憫心腸,他是在說到為他們所做的犧牲。即使要付上極高代價,他仍然會為他們做。除非把白紙黑字或講台上的講道化為實際上的犧牲舉動,否則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