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商業階層
作者: Keith Carey

       權力和財富,哪個最先出現?有權力的人能夠利用權力獲取財富,有財富的人能夠利用財富獲取權力。儘管如此,有一些因素能夠導致一個國家富有,或貧窮;其中一個因素是社會基礎設施。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發達的公路網,以便將農作物運往市場,那麼農作物在售出之前很可能會腐爛掉;如果沒有發達的通信網,人們也無法洽談生意。 國家的不同政策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印度也不例外。在歷史上,印度經歷了幾百年的外來統治,首先是兩個穆斯林帝國,隨後是英國人。英國人迫使以家庭為單位的印度手工業與英國手工業競爭,結果導致印度的手工業幾乎破產。這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因為英國經歷了工業革命,能快速地製造出比印度產品更便宜的手工業產品。相反,經營家庭棉花作坊的印度人無法高效地製造出手工業產品。由聖雄甘地領導的印度民族主義者發起了一場運動,試圖抵制英國產品,以振興印度的棉花工業。在英國殖民時代後期,印度人的情況獲得改善。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印度政府通過發放補貼,繼續執行保護棉花工業的政策。印度經濟基本上是公有制經濟,工業受到保護,避免出現競爭。政府的價格控制、高稅收以及缺少競爭,導致印度經濟停滯不前。印度人缺少改善產品質量和降低產品價格的刺激性動力,控制政府的政客們又盡力確保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具有經濟特權,令印度在獨立的最初二十年裡,經濟增長率幾乎等於零,遠遠低於其他亞洲國家的高增長率,被人嘲笑為「印度模式增長率」。



       神的離開--離棄 ‘azav (一)

      

      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詩22:1〉 如果想瞭解大衛的呼叫有多深刻,先來認識一點他選用的動詞「‘Azav」。我們在聖經裏頭一次見到‘Azav這字是在創世記二章24節,那節與大衛的呼叫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因此、人要離開父母」,離開就是「離棄」這動詞。一個人要離棄、丟棄、離開他的父母,而去和他的妻子聯合。為了進入一個新的聯合,必須付出代價,但卻是值回票價的代價。 婚姻是用來表示神要與我們有個神聖關係的象徵,當大衛用這同一個動詞表達讓我們覺得空虛的離棄時,他肯定想到這個喜樂的聯合。這個等號是不平衡的,離棄並沒帶來聯合,而是我們獨自站在神壇前,該來的配偶沒出現,在最後一刻,神似乎選擇離婚而不是結婚。沒有慶祝,沒有婚禮音樂,因為婚禮已被取消。本當是從天上來的婚姻,卻成為從地獄來的分離。 栢格曼(Ingmar Bergman)導演的影片「Cries and Whispers哭泣和耳語」(註﹕一部傳達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孤寂感覺的電影。),描述一位已不再經歷神同在的傳道人的生平。當一位垂死的婦人要求他禱告時,他為她禱告,但坦白地對她說,他的禱告碰到鐵天花板。沒有任何回答,神已丟棄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