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貧窮

       世界銀行最近在互聯網上發表了一份報告,標題是《孟加拉國的貧窮:期待變革》。這份報告說: 「孟加拉國窮人的教育程度很低,土地很少,大部分人從事低薪、重體力、沒有社會吸引力的職業,例如臨時工。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窮人享受不到現代社會的設施與服務,他們居住在質量極差的破舊房屋中。」 一般來說,每個國家應當保持食品自給自足,其他商品可以出口,賺取外匯。遺憾的是,孟加拉國沒有任何商品可以出口到國際市場上。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與孟加拉國的情況非常類似,但日本的文盲率很低,國民素質高,這個因素使日本能夠很快擺脫貧窮。在教育方面,孟加拉國正在朝著正確方向前進,該國完成小學五年教育的人口比率,由1991年的44%提高到2000年的56%;雖然如此,孟加拉國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阿利亞‧阿赫馬德(Alia Ahmad)2003年4月發表了一份報告《孟加拉國:教育機會的不平等與貧窮》,分析了為什麼缺少教育會導致貧窮。他寫道: 「教育與貧窮之間是惡性循環的關係,也就是說,人們受到的教育越少,生產技能也越少,因此只能從事低生產率的工作,其結果就是越來越貧窮。另一方面,貧窮又導致人們無力在教育方面投資,於是形成了惡性循環。」



       經濟衝擊──沒有了(一) 「使女的主人們、見得利的指望沒有了、便揪住保羅和西拉、拉他們到市上去見首領。」〈徒16:19〉 保羅第一次去腓立比就遇到意想不到的結局,當保羅把附在整天跟著他們在城裏走來走去的女子身上的邪靈趕出去時,就把市場上的真神給顯明了出來。之前一直都沒人注意到保羅所傳信息的涵意,可是當他的行動打亂了經濟現狀時,就成了另一番景象。一旦危及金錢,他們立即採取行動制止信息的傳播。這不是福音信息第一次改變經濟局勢,在以弗所是這樣,主耶穌在清潔聖殿時也一樣。此外還有所羅門、大衛和約瑟,當神來到城裏時,一般做買賣的方式都要改變。 翻譯為「沒有了」的這希臘動詞,直譯則為「出去」或「出來」。某種東西從這些商人身上出去了,但不只是金錢。請再看一遍這節經節,出去的是得利的指望。失去金錢是一回事,可是失去賺錢的指望又是另一回事。失去幾塊錢,還能恢復過來,可是當我看到生意上能得利的指望不翼而飛時,我的生活必須做些改變,否則我將無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