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迷羊 明天,誰會得到他們

       他只有三個月時間學習語言,兩個星期熟悉該地,就開始負責分支聚會了。一年後,會眾成長了一倍。一九一零年的頭八個月,就有五百個新的名字加入會眾名單。他們並不是立刻被納入教會,而是要先經過教導過程。當時許多教會常有超過一千人數的會友,隨著工場的大量機會與需要,伊羅藍心裡有個結論,除非訓練當地同工,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工作,否則非洲無法真正的福音化。

      伊羅藍在一九一三年返回非洲的途中遇見了薛貝莎 (Bertha Zipp),是一位德國姊妹,他們於一九一四年結婚。

      「今天,那些在我們工作範圍之外,大批流離失所,沒有牧人的流浪羊群;明天,誰會得到他們?是拿撒勒人耶穌,還是麥加人穆罕默德?」 伊羅藍寫下這些文字時,心裡一直意識到在他宣教範圍之外,還有許多沒聽過耶穌基督的群體。為了這需要,他又寫:「我們必須改進我們的福音外展和教育工作。」 這成了他餘生的工作重點。

      一九二七年,伊羅藍第五個宣教任期時,他獨自返回非洲。師母瑞貝莎留在美國照顧孩子們的教育,因此他沒有妻子在身邊支援,獨自承擔工場的機會與挑戰。這也是許多宣教士必須付出的代價。在這個他第二度沒有家人在身邊的任期中,他的朋友開始注意到他身體迅速衰弱,支撐著他的是他的工作熱情。二十三年來,他一直獻身於西非的宣教工作。直到一九三二年,病逝於非洲喀麥隆的宣教醫院。



求神興起更多像伊羅藍這樣的的工人,前往許多未得之地。 讓我們為培訓非洲福音工人進入農村地區開荒植堂而禱告。

       當那些日子,凱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路2:1)

       該撒並不知道救贖計劃裡,時機已成熟了。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這個世界會因著這位帶著使命的小嬰兒的出生而完全改變。當時,人們會認為因為這小嬰孩是猶太人,他對世界的貢獻不會很大。今天,我們知道他的出生影響了上至該撒王宮,下至整個羅馬,而且現在到全世界都可以感受到了。

      天父,我們讚美你,你是頒下使命的神,你的計劃涵蓋了世界上每個朝代,每個王國的人民。



我們屬靈飢渴的程度,與我們閱讀並遵行神的話所用的時間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