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和肯尼亞 戈沙人Gosha

       在索馬里,並不是人人平等的,例如索馬里人就認為自己的社會地位高於戈沙人。從體形上看,戈沙人與索馬里人完全不同,他們是奴隸的後代,是十九世紀從班圖語系(Bantu)地區--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等國--遷移到索馬里的。今天,有八萬五千名戈沙人居住在索馬里,另外還有二萬人居住在肯尼亞。(編註 ﹕索馬里在十九世紀把坦桑尼亞等地的人,擄作奴隸。那些設法逃走的奴隸,就定居在索馬里南邊的河谷地區,他們的後代就是今日的戈沙人。戈沙在索馬里的意思是「森林」 居民。) 儘管今天的戈沙人已經獲得自由,但奴隸的烙印與恥辱仍然揮之不去。索馬里人蔑視戈沙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戈沙人不屬於索馬里族群,二是戈沙人是農民,三是戈沙人的祖先是奴隸。令人遺憾的是,義大利和英國殖民當局也接受索馬里人才是最優越的觀念,因此在殖民時代,戈沙人仍然受到歧視。 絕大多數戈沙人在二十世紀初期相信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但同時仍然信奉班圖地區的萬物有靈教,例如相信魔法與詛咒。在許多時候,伊斯蘭教只不過是戈沙人的護身符而已。早期的義大利宣教士曾經與戈沙人有過短暫接觸,但沒有繼續交往。據我們所知,目前還沒有任何針對戈沙人的宣教計劃。



祈禱宣教士接觸這個曾經飽受恥辱的族群,用當地文化可以接受的適當形式,將福音傳播給戈沙人。祈禱上帝保守在索馬里這個無政府國家中工作的宣教士。

       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他母親給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說 ﹕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 ﹕「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 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4:9-10) 很多人以為既患難是人生必經之路,痛苦也是成長必經的路徑。所以,世人心裡會有一種類似 「認命」 的心態,在籌備將來的事或策劃末來工作的時候,在未嘗試之先就預備自己會失敗。有些人甚至在籌備婚姻之時,就已經思想好若有一日要離婚,就會預先準備好到時會怎樣做。這一切都是人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去行事,世人一心以為自己辦事計劃周詳,其實可能在未開始之先,已經咒詛了自己所作的工。雅比斯的禱告卻直接了當,並且非常見效,他祈求神保佑他不遭遇患難,以至他不會受艱苦。主禱文中,耶穌也曾教導我們不要遇見試探。其實與其挑戰自己有忍受試探的力量,或尋求神在面對試探中加力量給我們去勝過,倒不如呼求神保守我們不遇見試探,或遭遇患難,以至一切的艱苦都離我們而去。



我們若明白 「說話」 是會帶來能力,我們才會謹慎自己的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