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回教徒的今與昔(一)

       黃昏的太陽,照在印度北邊拉賈斯坦 (Rajasthan) 的普什卡 (Pushkar) 的平原上。商旅們正忙於預備過夜,把駱駝分一小簇、一小簇地聚在一起。廣原上的沙粒,映著金黃色的夕陽,仿似燃著了的瑪瑙,從寂靜的駱駝群一直往外延燒,形成一幅亮麗的圖畫。這般景緻和四百年前蒙古人統治印度時期一模一樣。其實有很多事一直沒有什麼改變。其中之一就是印度教徒和回教徒間的仇恨。希望這篇報導能幫助你瞭解怎樣為印度的回教徒禱告。

      回教的影響 ﹕ 早在第八世紀回教商人已在印度西岸居住。第十世紀時,土耳其回教徒佔領了旁遮普 (Punjab) 地區,十二世紀時他們已在德里(Delhi)建立了一個由蘇丹統領的回教王國。

      回教在印度的勢力,自主後一五二七持續至一七零七年,達一百八十年之久。因為期間印度被六個具波斯背境的蒙古王統治。這是印度歷史的重要時期。一五六零年,蒙古人攻佔了整個旁遮普和德里,並擴張到現在的拉賈斯坦等區域。當時的王帝阿可巴,不但是蒙古帝國也是印度歷史上 的偉大領袖,他成功地統一了印度的政治、行政管理和經濟,影響了北部地區的文化,他也融合了回教徒和印度教徒間的農耕、音樂及繪畫。

      除了擴大版圖,他們也倡導文學、藝術和農業。蒙古人熱愛花藝,阿可巴的孫子薩哈賈汗 (Shah Jahau) 在亞格拉(Agra)為王后慕恩妲瑪哈兒建立瑪哈兒墓園,其中的花木庭院水池,至今仍是傳世傑作。如果你參觀印度的畫廊,你會發現其中那些最美的作品,是在回教徒統治時期所繪製的。蒙古帝國後期,回教徒已統治了印度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在旁遮普,信德(Sindh) 和東孟加拉等地方,但在農村地方,回教的影響就不大。回教統治的影響,主要在宗教和藝術方面,對社會和經濟則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十九世紀大英帝國漸強,回教統治式微,英國的統治就從孟加拉灣開始取而代之。



       「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 撒冷重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殿。(只有他是神) 願神與這人 同在。」 (拉1:3)

      波斯王古列准許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應驗了二百年前以賽亞和耶利米所說的預言。按常理估計,每一個猶太人都應當為此而高興,感謝神,因為可以重回耶路撒冷敬拜神。可是,在所有被擄於巴比倫的猶太人中,只有約五萬人左右願意長途跋涉,跟隨所羅巴伯回國,其餘大部分人都不認為重建家園是他們的責任,是不是安穩的生活已使他們的信心減弱﹖還是他們已經沒有興趣敬拜神﹖ 如果我們要神的旨意在我們身上成就,我們就要有準備放棄一些個人的慾望和意願,這固然不容易,那少年的官就是過不了這一關,他原本想作主的門徒,但當主吩咐他變賣一切所有跟從祂,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他以財物來欺騙自己的靈魂。



你也許願意為成就神的心意而放棄自己一些意願,但不一定是全部,你甘願自己的靈命因此而不能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