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回教徒的今與昔(三)

       哪些人是印度回教徒﹖

      印度境內的回教徒人口,佔世界第三位,約有一億二千萬人,約佔印度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大部份是遜尼派,約十分之一是什葉派。

      印度回教徒由很多族群組成。在賈本和克什米爾地區,回教徒佔人口多數;另外是阿森省,回教徒約佔四分之一,他們大多由孟加拉移民而來。古遮窟二百萬的回教徒分成一百三十個社群,其中較多數的是薩伊克族,貝罕族以及達烏迪波拉斯族。我們在這個月中會為其中一些民族禱告。

      另一個區分印度回教徒的方式是語言。最通用的語言是烏都語,約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印度回教徒講烏都語。它逐漸的成為社區內的混成語,烏都語和北印度語本身很相似,但有較多的波斯和阿拉伯外來語。克什米爾地區較為特殊,因為他們有歐洲風情,並且有自己的克什米爾語。瑪哈拉斯達省內的十分之一人口是回教徒,他們也分為幾個族群,各有自己的語言。 潛在的陣地

      讓我們退一步作宏觀檢討,如果有人從印度回教族群歸向基督,將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思想一下,以從阿富汗移民,不少住在德里的l帕坦族為例,假如他們歸主,豈不像滿溢的杯,流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造成福音的大突破嗎﹖

      另外克什米爾回教族散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三區。他們中的信徒可以成為這三個國家的福音使者,就像中世紀凱爾特族(Celtic),成為基督徒後,影響多人歸主一樣。(註 ﹕凱爾特族是主前一千年居住在歐洲的部落民族。其後裔今散佈在愛爾蘭,威爾斯和蘇格蘭等地。)



       「猶大長老因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所說勸勉的 話,就建造這殿,凡事亨通。他們遵著以色列神的命令。」(拉6:14)

      以色列人一開始重建聖殿,便遇到很大的阻力,當根基下好,撒瑪利亞人便要求波斯王下令他們停工,如此一停便停了十四年,直到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開始傳道,於是眾人都起來動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只需四年時間,聖殿便建成了。 建殿工程好比基督徒靈命的成長,要克服種種困難,才能有進步,而我們可能在一個關口上受阻礙,便長期停頓,這是很可怕的後果,而許多基督徒之所以停滯不前,就是當遇到阻礙時沒有神的話語作基礎,結果每一次都為阻難所勝。



神的話是撒但無法勝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