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阿拉伯人 Israeli Arabs

       阿默(Ahmed)居住在以色列,但他並不是猶太人。阿默與家人都是阿拉伯裔,1948年以色列獨立之後,他們仍然留在這個國家。阿默一邊在城市的街道上走著,一邊看著牆上的競選廣告。他感到很失望,因他知道,無論誰當選為議會議員,情況都不會發生改變。阿拉伯候選人與猶太候選人一樣,都不會實現自己當初的諾言。他搖了搖頭,繼續向前走。阿默準備參加一個就業面試,像他這樣的阿拉伯人很難獲得工作,猶太人佔據了所有好的職業。 1948年以色列獨立之後,在沒有任何選擇下,這個國家的阿拉伯人成為二等公民。按照以色列的生活標準,這些阿拉伯人雖然算是窮人,但他們比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阿拉伯人卻還是要好一些。不過,仍有許多阿拉伯人居住在難民營中,無法離開。挫折與失望使這個穆斯林族群成為激進主義的溫床,恐怖組織一直試圖招募以色列的阿拉伯人。



●以色列的恐怖組織正在利用阿拉伯穆斯林,進行殺戮和破壞,求神掀開恐怖組織的虛僞面具。 ●為以色列的和平與正義而祈禱。 ●求神使用夢境與異象,將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帶領到耶穌基督的身邊,只有祂,才能拯救這個族群。

       救恩的另一面 ─怒(二) 「耶和華阿、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詩38:1 希伯來原文在十分尖銳地警戒人,「不要讓祢的忿怒臨到我」。希伯來文裏,qeseph這字是因人沒盡他的本份而引起的忿怒。出現在申命記二十九章28節,它和贖罪的必要連在一起。這是一個關係動詞,不是因為股票掉價或新的繳稅單而有的忿怒,不是因為電腦當機或剪草機壞了而生氣,是因個人關係失敗而生氣,因人沒能守信。神的忿怒與祂對兒女的愛心和嫉妒分不開,表示對認為是自己的東西所做的看管。沒有任何罪不引起忿怒;神是因愛我們而不輕易發烈怒,但這並不能讓我們自稱有好道德行為。是神選擇要愛我們,不是我們有好功德而讓祂愛我們,認識他主人的心的大衛瞭解這一點,「神啊!不要讓祢的忿怒臨到我。」 大衛沒有用任何藉口,不以自我辯護來開始這窮途末路的呼求,甚至沒說到有這可能性,只是懇求得憐恤。在他的呼喊中,已承認自己的錯,所用的話語顯示他曉得自己的罪。大衛沒有任何方案能解決自己敗壞的道德,除非神止住祂的忿怒,否則大衛只有滅亡一途。 我們與這位個人的神離得那麼遠,以致不再對祂可能發怒而顫抖嗎?我們的罪已消毒了嗎?還是願意像大衛一樣,神在大衛對祂的畏懼中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