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一個擁有冰封山脈

宣教士教記1瑞宣拉普岱

整理:穎穎; 資料取自: Nepal Is Being Shaken By Earthquakes and by the Holy Spirit by Wesley Kawato

       尼泊爾,曾經是一個封閉國家,如今已為人所知; 曾經是一個神秘地方,如今已成為旅遊聖地。 全世界最高的10座山峰,有7座位於尼泊爾境內, 世界頂尖的登山者都把尼泊爾視為聖地。 可惜尼泊爾卻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醫療與教育設施嚴重缺乏, 半數人民是文盲。 「Namaste!」如果你去尼泊爾,當地 人見到你時,會雙手合十放在胸前, 對你綻放友善的笑容,用輕快的語調 向你吐出這幾個字,這是尼泊爾人打 招呼的方式。 尼泊爾或許落後,物質條件也匱乏, 但這民族普遍上安貧樂命,凡事隨遇 而安。記得2015年尼泊爾發生81年 來最嚴重的地震時,我去問候在我家 擔任保安人員的尼泊爾外勞。讓我印 象深刻的是,他們雖然很擔心家人安 危,但也坦然面對這次的災難;雖然 有點無奈,但更多是對命運抱著溫和 與逆來順受的態度,認為事情這樣發 生了,就這樣接受吧!

從祭祀開始,在膜拜中結束

陽光撒下第一道光,四面八方的巷子 走來身穿輕薄飄曳紗麗的婀娜身影, 她們用左手托著一個鋼盤,裡面擺放 了供奉神靈的貢品,虔誠地朝靠近住 家的寺廟走去。尼泊爾人的一天會從 祭祀開始,在膜拜中結束。 宗教深入尼泊爾人的生活中,所有大 小事務都脫離不了和宗教有關的祭典 和儀式。這裡的寺廟、佛塔及神像數 量之多,隨處可見。尼泊爾人相信神 明無所不在,岩石、大樹、河流,甚 至窗或椽都可能具有神靈。 印度教一直是尼泊爾的國教, 然而 近年國家政治動蕩, 加上如今政府 採取改革開放的治國綱領,對印度教 產生很大影響, 它已不能公開干預 國家的行政、司法、教育和社會等 問題。1981年尼泊爾印度教人口占 89.5%;1991年,減少到86.2%。預 計未來印度教人數還會繼續下降。 最近, 這個前印度教國家採用新憲 法,宣布尼泊爾為世俗聯邦制國家。 然而,來自印度教的民族主義情結高 漲,即便基督教在尼泊爾是合法,但 改教者還是會遭受逼迫。

愛的服侍,打開了福音大門

福音最早是在1628年由神父胡安• 卡布拉爾(Juan Cabral)傳入尼泊 爾。1769年,所有基督徒遭驅逐出 境;外國人禁止進入尼泊爾。一直到 1950年,尼泊爾決定發展觀光業,才 重新開放國境,但不允許基督徒傳福 音。那時宣教士們以醫療、教育和社 會關懷事工接觸人。老百姓從這些遠 渡重洋來幫助他們的宣教士身上,看 見了基督的愛,從那時起,尼泊爾的 福音大門便逐漸打開了。 今天,尼泊爾是世界上其中一個基督 徒人口快速增長的國家!讓我們看看 以下令人振奮的數據: 1951年,尚無基督徒。 1961年,共有458名基督徒。 2001年,有將近10萬2千名基督徒。 2011年,人口普查報告有37萬5千名 基督徒。尚有許多尼泊爾信徒因為害 怕被抓沒有表露信仰,保守估計有至 少85萬名。 目前,依據不同數據來源,尼泊爾基 督徒約佔2至3%的人口。過去尼泊 爾實行禁止改教令,改信基督教的人 遭罰款或坐牢。除了面對法律管制, 也面臨來自鄰舍的迫害, 將被視為 比種姓制度的「賤民」還低一等。 然而,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尼泊爾 教會依然持續發展,得救人數不斷增 加,這是為什麼呢? 70、80年代是基督徒人數遽增時期, 當時的復興之火是被「神蹟醫治」所 點燃的。那個時期最典型的改教者就 是潘巴達普(Penbadup T)。1984 年,他的妻子生病,薩滿巫師和佛教 喇嘛都束手無策,求助無門的潘巴達 普只好將妻子帶到鄰村唯一的基督徒 那裡為她禱告。就在禱告那一刻,他 的妻子便痊癒了。後來,潘巴達普不 只決志信主,還成為了牧師,牧養他 的村落共106個基督徒家庭。

地震,震出了福音大門

基督教信仰在尼泊爾蒸蒸日上的原 因,還有多年來天主教與基督教不斷 參與各種社會福利工作,逐漸取得當 地人民的好感,為尼泊爾的宣教事工 奠定良好基礎。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的大地震導 致許多人生命垂危和無家可歸。專家 這場災難摧毀了尼泊爾1/3的經濟, 使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更雪 上加霜。 許多生還者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不 只無家可歸,物資缺乏,還要面臨即 將到來的雨季和冬天的暴風雪。正當 人們處在恐慌無助時,許多基督教團 隊第一時間給予實際的援助和重建, 也帶領他們認識神的愛。 這場地震,震出了一扇「福音的門」! 地震發生後的這2、3年,基督徒依然 持續協助尼泊爾重建,其中有一個在 喜馬拉雅地區服侍的同工,至今已接 觸了14個未得族群,拓植了500間教 會!另一個同工分享,在一個屬靈黑 暗地區,神醫治了3千人,其中25個 得醫治的人開始上慕道課程,期望更 認識耶穌這位醫治者。

災難中,許多動人的故事, 都是由愛的行動來書寫的。 有人說:「知識能讓人贏得辯論, 但只有走進斷垣殘壁幫助人, 才能讓人看見耶穌的愛 何等真實和偉大!」

愛的行動1

早在地震還沒有發生的9、10年前,陳建 萱傳道已經從台灣去到遙遠又陌生的尼 泊爾,長期投入醫療關懷事工,早已視 尼泊爾人為自己的家人。地震發生時, 她突破重重困難,帶領一批又一批團 隊,進入靠近喜馬拉雅山的重災區,展 開災後醫療關懷行動。 當地村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人願意千 辛萬苦來到如此偏僻的地方幫助他們? 陳傳道每次都說:「上帝要我們趕快 來看看您們,讓您們知道,有人關心您 們,您們並不是孤單面對。」 真正的愛,讓福音種子就是這樣灑進了 整片山林,期待有一天能開花結果。

資料來自:《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祂愛每一個 人》記者 / 莊堯亭 亞洲報導

愛的行動2

寶尼達(Bonita)居住在尼泊爾偏遠的山 區。當她決定要成為基督徒時,遭受村民 強烈侮辱和唾棄,但她依然堅持信仰,並 在村子建立了第一間教會。2015年轟然而 至的大地震不只導致許多人喪命,也使人 們在一夕之間失去了家園,如何生存下去 成了巨大難題。 他們居住之處實在太難抵達,沒有人願意 為他們送上物資,只有一個基督教救援隊 願意徒步穿越山脈,沿著最危險的路線, 將淨水和帳篷等救援物資送到他們當中。 當寶尼達負責分發這些送到教會的物資 時,她無私地向每一個曾經狠狠推開她的 人伸出援手。正因為如此,最終她得到了 周圍人的認可。

資料來自:《為什麼基督教能在尼泊爾復興?》 文/Abel Tang

愛的行動3

在尼泊爾山區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有一 間以基督信仰為核心的學校——「照亮生 命英語小學」(Lighten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 村民都是印度教徒,普遍對基督徒存有敵 意。然而過去10年,不斷有醫療團隊和短 宣隊無條件關懷和幫助他們,逐漸融化了 他們的心。 當地震發生後,教會陸續差派醫療團隊前 去援助。當地印度教徒看見基督徒長期投 注教育和醫療資源給他們,再次被這份愛 觸動。 有一次,村裡一位老爺爺突然哭了起來, 因為他每次看牙醫都要花好幾個小時下 山,而且看一次一個月薪水就用完了,但 這些基督徒醫生卻願意從更遠的地方,來 到尼泊爾給他免費看診。 他擦著眼淚說:「從前你們說耶穌愛我, 我聽不懂,如今看見你們,我終於明白什 麼叫耶穌愛我,因為你們都這麼愛我!」

資料來自:《溫暖尼泊爾山區 海拔1千5百米的教會 小學》記者 / 陳曉玫

自從1950年尼泊爾 為了觀光業開放國家, 世界各地許多基督教機構便長駐此地, 雖然他們一直都不能公開傳福音, 卻忠心以「道成肉身」的生命, 活出信仰的內容。 一直到前年發生大地震之後, 在尼泊爾,在西藏, 有許許多多人就是因為基督徒 忠心的擺上而相信了耶穌。 其中有一位佛教喇嘛信主後, 還在喜馬拉雅各山谷開始建立教會。 「亞洲福音入口協會」(Asian Acces) 主席韓德立(Joe Handley)說: 「只要我們願意陪伴有需要的人, 你會發現上帝的工作很不可思議! 你會看見這些原本和福音擦身而過的人, 如今在基督裡信心成長, 成為勇士般的領導者, 並且繼續為神的國度培育出領袖。」

宣教士教記1瑞宣拉普岱 Missionary Biography, Resham Raj Poudel

瑞宣拉普岱( Resham Raj Poudel)原本是一名印度教祭 司,也是婆羅門高種姓的一員。1960 年代,他有機會讀到新約聖經,受聖靈 感動接受了主,並且將一生奉獻給主。 在那個時代,尼泊爾的基督徒少 於100人,傳福音是被嚴禁的,但瑞 宣依然勇敢徒步走遍全國75省,為主 作見證。他曾經被關進牢裡,多次被 屈打。 回憶起那些艱難時刻, 他說: 「在獄中的日子雖然辛苦, 但對我 來說卻是珍貴的, 因為耶穌就近在 咫尺。」 瑞宣的妻子——席塔(Sita)也是 神忠心的僕人,為福音多番受逼迫。 她和瑞宣在福音事工上彼此扶持和配 搭。瑞宣長期深入不同的部落傳福音, 席塔考慮到當他離開一個部落時,或許 人們會忘記他的教導,於是鼓勵瑞宣蒐 所遇過的人的名字和地址,由她負責寫 信跟進這些人。 1984年, 席塔開辦了聖經函 授課程, 徵召志工在他們家用郵 件牧養慕道者和信徒; 1992年, 他們正式創辦「尼泊爾福音外展 中心」( Nepal Gospel Outreach Center,NGOC)。 今天,已有超過55萬人註冊參加 聖經函授課程,有許多是尼泊爾社會高 種姓成員。



天父,很感恩讀到今天的資料,知道父神使用NGOC的函授課程接觸了 許多人,尤其是不容易接受福音的高種姓階層,求父神繼續使用 這個事 工,能在婆羅門族群中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帶領更多人能夠認識愛他們的真神。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照著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 各有不同的恩賜。羅1 2 : 6 中 標譯本 所賜給——保羅在前文先說「要 照著神所分給每個人信心的尺度」, 這節則說charisma(恩賜)是神賜給 我們使用的。無論信心或恩賜,都是 由神來分配。 從希臘語法看得更清楚,保羅強 調神是恩賜的源頭,因此祂要達到的 目的才是重點,整句話的字面意思更 像是一個命令:「有著不同的恩賜, 去做點什麼吧!」 神賜下很多恩賜, 祂不要求我 們都一樣。恩賜是神的恩典, 我們 無法用行為賺取, 也不能透過上課 來得到。 「所賜給的」希臘字didomi意思 是「恩賜是白白得來的,是神託付、 授權給人使用的」。神將恩賜托付給 我們,為的是讓我們在世上可以按照 祂的設計,成為祂的手和腳,代表祂 治理世界。 今天很多人不停下來聆聽神,就 開始莽撞行事,不停地嘗試、做錯、 糾正。神要我們知道自己的特點,了 解自己所擅長的,回到神對我們的原 始設計,就不必到處踫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