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賓哈姆 Rowland Bingham

       羅蘭‧賓哈姆(Rowland Bingham)的父親在他十三歲時逝世,年幼的他,就需要找一份工作,養家糊口。羅蘭的家在英格蘭的肯特,為了掙錢,他來到九英里之外的地方,擔任教師。在當地,羅蘭加入了救世軍,並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基督。 十六歲那年,羅蘭前往加拿大,在那裡,遇到了約翰‧薩蒙(John Salmon),加拿大宣道會的創始人。薩蒙建議羅蘭接受更多的培訓。和邀請羅蘭擔任他的助手,還讓他住在家中。1893年,羅蘭二十歲時,決定前往非洲蘇丹內地宣教。當時,那兒很缺乏宣教士,因為去那裡的宣教士,不是不久之後撤出,就是因病死亡。 1915年時,蘇丹內地會(SIM)的宣教工作已經發展起來。羅蘭與一位同事用六個月的時間,先後訪問了SIM的八個宣教站。兩人在非洲的烈日下,有時赤腳,有時騎自行車,艱苦跋涉了幾百英里的路程。 1929年10月,羅蘭與二十一名宣教士第三次前往非洲,他拜訪了SIM的尼日爾出版社,該社以三十五種語言出版聖經書卷,對那些不歡迎宣教士的地區來說,福音文宣是傳福音的最快方式之一。 當時,尼日利亞尚未有宗教自由,在與宣教機構的領導人討論如何在尼日利亞北部各省宣教時,羅蘭說:「如果你們不作出明確的決定,那麼我馬上前往尼日利亞的卡諾市,站在當地市場中央傳福音。我很可能被逮捕、被監禁,但這件事必須要做,以便引起人們的注意,讓人們意識到這個地區還沒有宗教自由。」



●求聖靈將屬天的勇敢賜給蘇丹內地會(SIM)的宣教士。

       筋疲力竭的比喻 ──貧瘠的產業(一) 「神阿、你降下大雨.使你貧瘠的產業得到滋潤。」〈詩68:9,新譯本〉 如果大衛的這篇詩詞只是說到迦南地,那麼這只是個氣象報導,神降下大雨來澆灌乾地,好,現在繼續報導晚間新聞。希伯來文產業這字〈nakhalah〉,的確是講產業、財產,尤其是指神應許的迦南地。猶太人也是住在那塊地上的族群,這想法一直都在他們腦中。可是大衛不是氣象專家,而是國王和詩人。他看到的不只是天上降下來的雨水,而是每位基督徒希望的圖片,在巴勒斯坦貧瘠的土地上展現在他面前。 這節裏的「貧瘠」這字其實是個動詞,是la’ah,「使疲乏、使挫折或使筋疲力竭」的意思。這就把圖片稍微改變了一點,這塊產業並不是一直是貧瘠的,它曾經是朝氣蓬勃、充滿生氣和新鮮的,可是時間和患難留下了它們的痕跡。曾經提供我們力量的希望現在已消減了,生活不再是喜樂的慶祝,而是沉重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