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

       「除非與神的國度有關,否則我對自己擁有或可能有的事物,都棄之如屣。為了擴展我心愛的神的國度,我願捨棄一切所有。」 這是大衛‧李文斯頓 (David Livingstone) 一生遵循的原則。 李文斯頓於1813年生於蘇格蘭,家境貧窮,但父母極愛主。年輕時他們參加聖公會,後來轉到獨立會堂。由於家境清寒,他從小必需工作而不能接受理想的教育。但他心思敏捷,求知若渴,常到野外採擷生物,地理和動物學樣本。 二十歲時他經歷靈裡的更新,改變了一生的道路。他讀了迪克寫的 「未來之哲學」 (Dick Philosophy of A Future State) 後寫道 「接受基督的救贖後,我立刻看到自己的義務和珍貴的事奉特權。我要獻身給為我而死的神」。李文斯頓想要立即裝備自己作宣教士,但因家庭的需要,直到二十三歲才接受有關的神學訓練。 當讀到宣教士羅伯‧莫費 (Robert Moffat) 述說他在非洲 「朝陽中看到上千個冒出炊煙的村莊,都是宣教士從未踏足過的地區」 時,李文斯頓深受感動。1840年二十七歲的李文斯頓以 「倫敦差會」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宣教士的身份乘船駛向非洲。對于宣教士多以海岸地區做為工場,他感到困惑和震驚。他認為宣教士應該建立教會,訓練領袖,然後再去另一個新的未得之民中傳福音。李文斯頓融入非洲人中,學習他們的生活起居和語言,渴望像莫費一樣深入非洲內陸。



祈禱上帝將毅力賦予今天有可能成為宣教士的人們。

       只修改一點點──聽從(一) 「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士2:2〉 勝利,勝利,勝利。士師記剛開始時,以色列軍隊似乎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可是有什麼東西伴隨著勝利,為將來種下了可怕的後果。耶和華神的使者出現在以色列人面前,發出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為何這樣行呢?」 我們立即看到,雖然神給祂子民帶來勝利,可是他們並沒照祂的所有要求去做。他們沒注意到每個細節,放過了幾件事,結果卻是悽慘不堪。從今往後,他們的生活永遠都會受到敵人的騷擾,就是住在他們當中的外邦人,這些人一直會是他們肋旁的刺和阻礙。不順服意味著會把真正的平安犧牲掉,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當人民聽到此事時,他們哭了〈士二4〉,可是已經太遲了。 我們需要把這個小故事銘記在心,順服不是百分之九十八。當神說:「為我做這個。」 我們沒有權利把那要求稍微做些修改。此處學到的第一個功課,是關於表面的成功。神仍然遵守祂的諾言,以色列人雖然不順服,神仍然賜下能力讓他們得勝。表面上,一切順利。你看吧!即使我們不完全順服,神仍然是守信用的。可是結果並不一定說明真正的故事,只依賴結果將是個大錯,真正的測驗比這可深沉得多:我們順服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