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班尼亞人Bania

       那八歲的班尼亞小孩在苦苦思考幾條份數的答案,但他絕不氣餒。他希望好好把握份數的觀念,將來也能夠成為放債者,像其他同階級的人一樣。

      雖然班尼亞人在古遮窟 (Gujarat) 並不算是顯赫的族,但也是精明、富有的一族,他們以放債致富聞名,借錢的通常是那些沒有受過教育、不懂如何計算利息的農民;也因為放債的關係,班尼亞人也贏得狡獪的名譽,嫉妒他們的,就創造或引用諺語,叫人防備班尼亞人。

      宣教士未能接觸到班尼亞人。在印度教的種姓階級 制度裡,班尼亞人是來自吠舍 (Vaishya) 的商人,在地位 上排列第三,僅在婆羅門 (Brahmins) 和剎帝利人 (Kshatr- ya) 之下。毫無疑問,班尼亞族人中,舉世認識的,當然 是領導印度人獨立的甘地。



祈求宣教士能夠把這個善於積財的民族,帶到主面前,願神軟化他們驕傲的心,使他們能夠定睛在那位死在十架上為我們還罪債的主耶穌。

       這稱為我名下的殿,在你們眼中,豈可看為賊窩麼﹖我都看見了,這是耶和華說的。(耶7:11) 約雅敬 (約西亞的兒子) 是個罪惡的君王。耶利米的預言針對約雅敬殘酷壓逼人民,特別是他濫用聖殿崇拜,但他卻置諸不理。耶利米控告他將神的聖殿變成「賊窩」。

       數百年後,當我們的主進到神的殿,拿繩子作成鞭子將兌換銀錢之人趕出聖殿的時候,就用上這節經文;祂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太21:13) 雖然人民仍然向耶和華獻祭,但他們也敬拜其他的神祇。神藉著耶利米說清楚,沒有獻祭可以代替服從,祂說 ﹕「當聽從我的話」。

      很多人忽視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污穢的重要;他們不曉得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誠懇討神喜悅的心志。



宗教活動永不能代替敬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