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尼彥人 Vanniyan People

       一位男子將木柴丟入燃燒著的火堆中,火延燒幾乎接近天空。當燃燒著的火遇到潮溼的木頭時,他聽到一陣陣響亮的爆裂聲。其他站在他身邊的人,紛紛朝火堆鞠躬,一邊唱著:「來,阿耆尼(Agni)來。」

「阿耆尼」的梵語意思是「火天」,與拉丁語的火焰同源詞,它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古印度人相信供奉給阿耆尼的祭品,會被凈化及傳達到其他神祇,所以阿耆尼帶有凈化和送信者的角色。現今印度教還存在火祭司(Agnihotri),他們的職責便是負責監察所有祭拜者。

瓦尼彥人認為,如果他們持續這樣做,就會得到火神阿耆尼的關注,這是他們非常需要的。然而,當他們離開現場時,還是會有一些人忍不住思考:這樣的儀式是否真的能帶來好處?

瓦尼彥人可能是在很久以前從斯里蘭卡移居到印度的族群。今天,多數瓦尼彥人居住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他們所說的語言接近泰米爾語。

大部分瓦尼彥人信奉印度教,他們祭拜很多神明,而火神阿耆尼是他們最喜歡的神明之一。只有非常少數的瓦尼彥人相信耶穌基督。



天父,祈求興起忠心的僕人來向瓦尼彥人傳福音,求聖靈開啟瓦尼彥人眼睛,相信耶穌比他們正在祭拜的印度教神明有能力和聖潔。「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求聖靈帶領印瓦尼彥人認識關於上帝和耶穌的真理。

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來十二2

喜樂--我們對喜樂的刻板印象是沒有困難、內心快樂。但聖經的「喜樂」觀念卻是關乎「關係」。在出埃及記32:19,這字用來描述神和人的關係,說神要施「恩慈」給人,「恩慈」

這字就是舊約的「喜樂」。當神施恩,人就能經歷喜樂,這個經歷是由神主動發起,與人的狀態無關。換句話說,喜樂是由神與我們建立恩惠的關係所得的結果。

這個觀念在新約就是charis這字,和「恩典」源自同一個字根,仍舊是個「關係」的字眼:當我經歷到神的恩典,發現神的恩惠,我就能喜樂。

喜樂並不是指一帆風順的生活或內心的快樂;也不是根據我的處境來決定,而是來自神的作為,祂施恩惠給我,我就喜樂。耶穌能承受十字架的痛苦,是因祂曉得苦難會打開神向人施恩的大門;擺在祂面前的喜樂,是天上慈愛的門會大開。這也是為什麼喜樂和十字架有關,因為十字架將帶來天父的恩典。

今天我們的生活缺乏喜樂,因為我們被世界的快樂文化俘虜,忘了快樂不等於喜樂,惟有神才能賜下喜樂,而祂已豐富賜下了!

本期的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TODAY’S WORD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J. Moen, Ph.D 可上網訂閱 http://www.atgodsta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