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宣教

       1941年,彼得夫婦被派往非洲一個城市布魯克瓦那裡,負責當地一聖經學校的事工。在隨後的十二年裡,彼得夫婦一直在那裡工作。在教授系統神學的過程中,彼得發現某些非洲人世代相傳的民間傳說,與聖經中提到的古代歷史非常相似,就鼓勵他的學生們將民間傳說作為宣教的橋梁,用符合非洲文化的方式,向當地人介紹福音。 1962年,彼得擔任AIM在剛果的宣教主任,當時剛果(今天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局勢緊張,政治性叛亂已經擴散到全國,當地人對所有外國人都充滿敵意。美國領事館建議所有美國宣教士撤離剛果,撒退的車隊由45輛車組成,沿著一條平常很少有人走的灌木小道撤離,道路兩側有許多非洲難民。彼得、愛廸芙以及七歲的兒子斯蒂芬(Steven)也在其中。車隊行了幾英里之後,就被許多剛果士兵攔住,不許任何人離開這個國家。為了緩和現場的緊張局面,普利茅斯兄弟會的一位宣教士將幾本基督教雜誌送給士兵,其他宣教士則開始唱歌,向士兵介紹基督。不久之後,士兵嚴峻的臉上露出笑容,美國宣教士被允許前往烏干達。 一年多後,彼得一家再次返回剛果。他們發現一切都改變了,剛果教會的領袖已經成熟,他們決定「駕駛自己的船出海航行」。1975年,彼得一家被派往東非海岸之外的科摩羅群島,可惜不久,該國政府的穆斯林官員,把科摩羅群島的所有外國宣教士都被驅逐出境,留下了一小批當地信徒,感謝主,這些信徒成為科摩羅教會的核心。 (以上內容選自Peter J. Brashler的著作《我在非洲的35年》,Tyndale House出版社1979年出版)



●祈禱今天在非洲工作的宣教士知道如何以非洲聽眾能夠理解的方式,宣講神的福音。

       你是怎樣的人?─我今日成了何等人(一)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 這句話讓你舒服嗎?你能站在保羅旁邊宣告說:「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嗎?這是個了不起的宣告,意味著保羅很滿意他自己,因為他是神恩典的產物。保羅不找藉口,沒參與一個自我改進的計劃,不因不斷抱怨自己的目的而憔悴。他成為現在的樣式,是因愛臨到他。 我不確定我能否說這樣的話,心中有個不停的感覺,懷疑一部份的我極度渴望成為明星,曉得在表面之下,我想更有錢,更好,更充實,一直無法得到滿足。常發現自己在想:「神啊!為什麼祢不讓我成為重要人物?」我還沒從「沒有自我」的訓練課程畢業,神正在耐心地、慈祥地等我接受現有的狀況。 我們的文化沉溺在目的之中,我們多麼渴望成個人物,熱切盼望成為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