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人的座右銘

       柏林既美麗又醜陋,既富裕又貧窮,充滿多樣性。柏林人喜歡這個廣闊城市的多樣性。雖然,對一些人來說,柏林意味著驕傲或悲哀,渴望或拒絕;不過,人人都把自己看做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 在柏林,人們沿著庫達姆大街(Ku-Damm)和舊歌劇院的前面散步;你也會看到許多人前往普蘭茲勞爾伯格 (Prenzlauer Berg) 的「麵包工廠」樂廳,去參加音樂會,也有許多年輕人在赫勒斯多夫(Hellersdorf)的公寓大樓之間閒逛。 柏林的多樣性還表現在它有眾多的博物館、教堂、體育場和展覽館。曾經有一位柏林國王鼓勵他的臣民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信仰,人民聽從了他的勸告,保持個性就成了柏林人的座右銘。每個柏林人都不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歷史上,無論多麼困難的時代,包括分割東西方的柏林牆時代,柏林的多樣性都能夠倖存下來。 柏林人口有三百五十萬,其中有八十五萬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移民,當中有十多萬是非法移民。三百多萬柏林人,以不同形態的方式生活,包括神秘主義者,同性戀者,政治家,穆斯林,基督徒,印度教徒,佛教徒等不同信仰者;不論富或貧,都一同在這城市生活。 儘管重獲自由,但許多人卻一樣感到迷失、憤怒、孤獨,覺得陷在一種不能逃脫的困局中。充滿差異的柏林,有一共同點,就是需要我們的代禱,讓他們得到神的醫治,感受到神的愛與存在。



       吃不下點心了─飽足 akal (二)

       「義人吃得飽足.惡人肚腹缺糧。」〈箴13:25〉 這節經文裏藏著另一個東西,直接對我們滿有負罪感的挫折感說話,就是appetite「胃口」這字。這句箴言裏有個小的雙關語,appetite的原文是naphsho,源自nephesh,指氣息、生命和靈魂。可是nephesh不是指本於希臘文化的西方思想中的「靈魂」,不是由「身、心、靈」組成的人裏面的第三部份,nephesh是指人所有的需要和慾望。它涵蓋從身體的饑餓到屬靈的渴求,從食物到情愛到敬拜。Nephesh是指整個生命,沒有一部份可以例外。Naphsho是指想要活下去的胃口,想要充實地,完全滿意活著,和曉得什麼才是完整的我。 現在我們已遠遠超過足夠,而進入享樂的境地了,這是喜愛生活至絢麗的緢寫,沒什麼比我們「想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更泰然,也沒什麼比不用在「小子中的一個」更浪費的。人生應該得到滿足,因為神把我們造成如此!所以,在你去買名牌貨之前,要注意究竟是誰在真正享受這個心滿意足。沒錯,是義人,是住在供應一切的父神手下的人,是那些在這世界反映出祂的胃口、像鏡子一樣反映出神的心的人。這些人會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