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沙漠的撒哈拉威

       西撒哈拉沙漠是全世界環境最惡劣的地區之一。那裏全年雨量只有兩英吋,溫度卻高達華氏135度(攝氏57度)。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裏,住著稱為撒哈拉威的族群。他們是柏柏爾 (Berber)族和阿拉伯人的後裔,過著半游牧生活。他們的阿拉伯血源可以一直考據到十五世紀。 撒哈拉威族人有多種膚色,但大部分是蒼白色。在帳篷學校裏可看到有些藍眼棕髮的孩童,也有膚色漆黑如中非洲人者。和一般的文化類似,膚色較黑的人社會地位較低。他們相當和善,對外界開放,對宗教也開放,故此,排斥伊斯蘭教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雖然撒哈拉威族的人口有二十三萬,但仍然住在西撒哈拉沙漠的只有三萬人。其他的人因戰亂,壓迫和饑荒,逃難到阿爾及利亞,不是住在破舊的難民營帳篷,就是棲身於盛夏時酷熱如火爐、雨季一來時就塌倒的泥草屋裏。他們在那裏已有二十年,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有組織,運作最好的難民營。平均壽命男人是四十五歲,婦女是四十七歲。 1970年代時西班牙在當地結束殖民統治,撒哈拉威族獲得獨立。卻由於西班牙與毛利塔尼亞和摩洛哥私下秘密簽約,瓜分西撒哈拉沙漠地區。撒哈拉威族以游擊戰抗拒了十六年,然後有八年停火。今天西撒哈拉沙漠仍有70%被摩洛哥佔領,30%控制在撒哈拉威解放運動者手中。雖然撒哈拉威已獲得七十個國家承認,但政府仍流亡在外,在阿爾及利亞的難民營裏運作。 只有少數的撒哈拉威基督徒散住在四個國家中,但至今仍沒有成立撒哈拉威教會。



為他們家庭的一家之主,及對引人歸主有影響力的人禱告。 「又領他們出來,說 ﹕『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他們說 ﹕『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於是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裏去,給他們擺上飯。他和全家,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 (使徒行傳16:30-34) 為苦難中的撒哈拉威族人能在耶穌裏找到豐盛的生命禱告。 「你就作貧窮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難中的保障,作躲暴風之處,作避炎熱的陰涼。」 (以賽亞 25:4 ) 為撒哈拉威族人能知道,以賽亞的這個應許,必須要透過耶穌基督才能得到而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