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 比哈爾人和孟加拉人

       印度的比哈爾人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從印度移民到斐濟。在印度家鄉,比哈爾人只與同一種姓的人交往,不與外人交往。但是在他們登上開往斐濟的輪船之後,他們就必須與其他種姓的人,肩並肩坐在擁擠的船艙中。他們與公司簽定了為期五年的合同,成為合同勞工,在斐濟的甘蔗田中工作,五年內不得離開。抵達斐濟之後,他們與印度家鄉的聯繫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價值觀。五年合同期滿後,許多人留在斐濟,他們租得土地,成為小農場主。 比哈爾人與印度家鄉的唯一聯繫紐帶就是信仰,也就是印度教。在信奉印度教的比哈爾人中,幾乎沒有人願意歸信耶穌基督。 全世界有二億三千萬人講孟加拉語,它是全球第六大語言。一般來說,孟加拉人按信仰而分為兩大部分,信奉印度教的居住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那些信奉伊斯蘭教的居住在西孟加拉邦以東的孟加拉國。雖然他們都有自己的方言,兩個國家的孟加拉人仍然可以毫不困難地交談。 有大約一萬七千個孟加拉人目前居住在斐濟。這些孟加拉人已經適應了斐濟的生活方式、文化和語言,但絕大多數人仍然講孟加拉語。雖然他們遠離南亞的故鄉,但他們仍然保持原來的宗教,若不是印度教徒,就是穆斯林。孟加拉人是如何來到斐濟呢?1879至1916年期間,包括孟加拉人在內的一些外國人與英國公司簽定合同,作為合同勞工,來斐濟工作。但直到今天,許多斐濟當地人仍然仇視南亞移民,包括孟加拉人。絕大多數斐濟當地人是基督徒,他們應當回應聖靈的召喚,將福音帶給他們的孟加拉鄰居。



求主使用斐濟基督徒的生活與見證,滿足比哈爾人心靈的饑渴,吸引比哈爾人來到主的身邊。求主讓斐濟出現持續的屬靈復興,讓斐濟當地人與他們的孟加拉鄰居分享基督信仰。也讓孟加拉人中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能找到永生並跟隨耶穌基督。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 形成壓力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所訂定的目標太高,不是短時間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可能是來自別人的期望,也可能是出於自己。但神不會要求我們一促即蹴,祂要天天賜給我們有足夠的恩典去度過,所以聖經教導我們 「不要為明天憂慮」,就是不要想太多太遠,或為將來憂慮太多。我們只要靠著祂的恩典,去應付一天的工作,完成一天的責任便可以了。這樣我們的擔子就可以卸下。為什麼我們只求一天足夠的恩典呢﹖若神明天離開了怎麼辦﹖我們相信神永遠與我們同在,因此每天求當日的恩典就足夠了。



我們以神的信實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