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耆那教徒Jain

       「我認購1001博特(bhot)的酥油。」 拍賣會正在進行著,最後一個競價者喊道:「我認購2001博特的酥油。」 酥油是很昂貴的東西,但是許多家庭都認為應當花錢買下來,因為買到酥油的家庭將有權帶領人們作禮拜。博特是印度古代的一種液體計量單位,略少於一品脫。2001博特的酥油可以使寺院的油燈點燃幾個月。印度教徒和耆那教徒都有作禮拜的傳統,在禮拜時,人們奉獻上鮮花和聖餅,四周放上點燃的酥油燈。信眾在禮拜結束時吃聖餅,以此保佑每一個作禮拜的人。 在澳洲,大約一百個耆那教家庭居住在悉尼(Sydney),一百個在墨爾本(Melbourne),五十個在布里斯班(Brisbane),三十五個在珀斯(Perth)。澳洲沒有耆那教寺院,不過有一些印度教寺院,其中供奉著耆那教的神靈,這些印度教寺院允許耆那教徒在裏面舉行宗教儀式。耆那教徒每月聚會一次,作禮拜,為孩子們講解耆那文化,演唱讚頌神靈的宗教歌曲等。在作禮拜時,耆那教徒坐在地板上,高聲吟唱耆那教主神摩哈維爾(Mohavir)的傳記,時間長達兩個小時。 耆那教,印度教和佛教並列為印度三大宗教。主前六世紀在北印度,與佛教同時興起。耆那一詞原意為勝利者或修行完成的人。最早的創始人名勒舍婆,是釋迦牟尼同時代人,耆那教徒稱他為大雄。耆那教反對祭祀殺生,反對吠陀權威和偶像崇拜,指責婆羅門不學無術、言行不一;認為一切吠陀和祭祀都不能使罪人解脫。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要求。目前,在印度約有教徒三百萬。耆那教認為動植物和非生物體內均有靈魂存在,不能任意傷害。耆那教徒奉行五戒,修三寶,實行苦行。五戒是不殺生,不欺狂,不偷盜,不姦淫,不畜私財。三寶為正智(正確學習),正信(正確信仰),正行(正確實行),耆那教徒還實行各種苦行,認為只有苦行才能排除舊業,脫離轉迴之苦,獲得解脫。



求唯一、真正的主開啟澳洲耆那教徒的心靈。讓耆那教徒吟唱一首新的歌曲,去讚美耶穌基督,只有他才能聽到他們的歌聲,並回應他們的祈禱。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12:12) 我們能在指望中有喜樂,在患難中有忍耐,因為神願意加能力給我們。如經上記著說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4:13) 所以,我們要學習把日常大小事情都藉禱告交託給天父。聖經教導我們 「禱告要恆切」,因為禱告是建立我們與神一種密切的關係,也是我們倚靠神的一種表達。神要我們常常禱告,學習倚靠祂,祂便會賜我們所需要的能力,去應付不同的處境。



禱告最終的目的,不是只建基在所求的層面上;而是藉著禱告的表達,證明了真的有神,並且與我們同在,祂就是我的阿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