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十二月 也許,這裏將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
本文資料取自Left Behind in Northeast Asia by Keith Carey 整理。穎穎

       提起莫斯科,我們腦海中會浮現悠久的歷史…… 色彩豐富的聖巴索大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圍繞金頂教堂的克里姆林宮圍墻(Kremlin wall)。戴著皮帽、胸前掛滿勛章的二戰老兵冒著熱氣的茶杯和紅菜湯……然而,莫斯科的面貌正發生迅速的變化。過去二十年,莫斯科從一個缺少食品的城市,搖身一變成為可以買到全球名牌奢侈品的大都市。今天的莫斯科不僅炫耀金錢,也追求金錢。這也許不是最大的變化。如果你用一分鐘觀察莫斯科地鐵和路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就會發現許多不同國籍的人。事實上,莫斯科已成為歐洲城市中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城市,目前約有500萬。估計在2050年,莫斯科的穆斯林將佔城市的多數人口。將來某一天,俄羅斯也許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 大部分在莫斯科的穆斯林移民來自貧窮的前蘇聯共和國,包括塔吉克(Tajikstan)、烏茲別克(Ubekistan)、土庫曼(Turkmenistan)、吉爾吉斯(Kyrgyzstan)以及阿富汗。在這些穆斯林中,可以看到阿澤里人、車臣人、哈薩克人、達吉斯坦人、韃靼人、土耳其人、維吾爾人等。有五十多個穆斯林族群將俄羅斯視為祖國,這些族群的人口最少的只有一百人,最多超過五百萬人。 據估計,莫斯科街頭每天有八十萬至兩百萬非法移民,這些人在自己的國家平均月薪不到三十美元,就業機會又少,來到莫斯科討生活,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他們在莫斯科自願從事低賤的工作,包括清掃街道、建築、看門、倒垃圾等。 莫斯科是全世界物價最高的城市之一,中亞移民在這裏生活是非常艱辛的,經常可以看到一幢公寓小房間內住了四十個人。他們過著極簡陋的生活,把全部錢寄回家鄉。 俄羅斯對這些中亞移民感到不滿與恐懼,因此近年仇恨型犯罪不斷增加,毆打、謀殺移民,甚至爆炸事件已是司空見慣了。單單2006年就發生了五百三十九宗針對中亞移民的仇恨型犯罪活動。還有一些沒有被報導,因為受害者擔心會被驅逐出境。除此,俄羅斯雇主也經常拒絕支付中亞移民薪水,甚至沒收他們的護照,把他們當作某形式的奴隸。由於移民打工是非法的,所以當他們受到不合理對待時,也無法得到幫助。 儘管在莫斯科的日子不見得好過,但中亞國家的政治、經濟日益惡化,一波接一波的移民還是像潮水般湧入。就算他們知道會面對仇恨、懷疑和不公平對待,卻別無選擇,只希望離鄉背井能有一線機會可以養活家人。 中亞移民在自己的祖國沒有太多機會聽到福音,而且一旦他們信主,就會遭受嚴厲的逼迫,其中阿富汗和烏茲別克在全球迫害基督徒的排名中,是位於前十名的。 然而,莫斯科相對來說,則是一扇敞開的福音大門,不僅可以自由向穆斯林傳福音,而且中亞移民遠離了家人一般感到孤寂無助,對福音就會較敞開。這時只要教會願意向他們伸出友誼之手,真誠給於關懷和幫助,就可以走入他們的生活,與他們分享福音。一旦他們得到救恩,將來就可能將福音帶回自己那封閉的祖國了。 目前在莫斯科已有少數中亞移民的教會,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吉爾吉斯教會。中亞信徒和穆斯林背景的信徒急需門徒培訓。 目前只有很少的事工專門接觸在莫斯科的穆斯林。宣教的大門是敞開的,穆斯林的心也是敞開的,傳福音的人在哪裏? 宣教士傳記一 比爾•卡皮塔紐克 Bill Kapitaniuk 在比爾•卡皮塔紐克的家中,一位年長的客人對比爾和他的兩個兄弟說:「我想為你們禱告,你們是否願意從心裏接受基督?」男孩們出於禮貌地跪下禱告。從那天起,比爾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1928年,比爾在前蘇聯的烏克蘭出生。共產黨控制前蘇聯後,比爾一家逃往波蘭,隨後又移民到加拿大。他中學畢業後,決定到加拿大阿伯他省三山市(Three Hills, Alberta)的草原聖經學院(Prairie Bible Institute)唸神學。 有一天,斯拉夫福音協會(Slavic Gospel Association)的創辦人德內卡(Peter Deyneka)來學院講道,結束時他提到:「在歐洲難民營中有許多斯拉夫人,二戰讓他們無家可歸、找不到工作、過著赤貧的生活……他們中間也沒有屬靈資源幫助他們認識神。然而,神愛他們、關心他們的遭遇;神知道他們渴望聽到福音……」比爾曾聽過許多宣教士分享各地的需要,但從沒聽過提到他出生地的。他的心被觸動了。 比爾在學習英語之前,能夠講波蘭語。作為有斯拉夫背景的加拿大人,比爾理解斯拉夫文化,如果由他向斯拉夫人宣教,就不需要花幾年的時間裝備語言和了解文化,他隨時可以出發!



父啊,請你復興教會,懇求聖靈現在就動員你的使者。隨時出發。奉主名求,阿們。

       切斷所有聯繫(一) 神說:「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所愛的獨生子以撒,到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一座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世記22:2 去——亞伯拉罕的生命在神吩咐他切斷自己的未來時達到了高峰。這則故事結束了前十二章亞伯拉罕起初領受的呼召,從十二章到廿二章,清楚刻畫出恩典、聽命和信靠的畫面,是整個故事的壓軸戲。 希伯來文片語lech lekha(去)為我們介紹了亞伯蘭。這位吾珥男子並非漸進式地察覺到他需要離開自己的家鄉,他是突然間被神呼召出來,而他就回應了這呼召。 有一世紀之久,亞伯蘭(神為他重新命名亞伯拉罕)跟隨主到「一處我會向你顯示的地方」。亞伯蘭生命中第一個切斷隨著神呼召他lech lekha而來,就是要離開他的父家、家鄉、國家和所有牽絆他的事物,切斷這一切,跟隨那位呼召他的神。那次亞伯蘭順服了,他切斷了和過去所有的聯繫,把一切都押注在神的話語上。 第一次聽到Lech lekha——切斷過去,離開一切,神對他說:「我與你同在」。亞伯蘭知道神會供應和保護他。 是的,要捨下一切,一刀切斷我們的身份、保障和團體是很艱難的事。不過,若我們要跟隨神,就要像亞伯蘭切斷這一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