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的貢獻和來歷

       古時候,婆羅門是亞他華吠陀 (Atharva Veda) 的僧侶,他們站在祭壇的北邊,主領每天的宗教儀式、潔淨禮儀 (Sanskara)、獻祭和教導吠陀經 (Vedas)。他們操守嚴謹,仁慈溫柔,是人民理想品行的好榜樣。普羅大眾幾乎視他們為神,當他們為王。他們獲賦予一定的特權,包括了對他們的人身保護 ﹕殺一婆羅門教徒乃是死罪。

      最初,人要晉身婆羅門階級乃是基於他們對吠陀經的知識。其後,婆羅門階級為了維持他們的特權,便從自己的利益作出發點去解釋律法。遂建立起世襲階級的思想。除了在極端的情況,被自己的階級逐出外,他們的階級身份絕不能改變。後來成為普遍習慣,並且沿用至今。

      印度是個信奉印度教的國家,而窒礙這國家成長的根源,大概就是驕傲。文加華寫道 ﹕「婆羅門階級傾向於將神的榮耀歸給自己。」 他們將他們對文學、科學、醫學、律法和宗教的研究,鎖在梵文的門後。因為低下階級學習梵文是犯罪的。至終,由於缺乏在知識上彼此交流和互相影響,而妨礙了印度的進步。因為他們將其他階級對知識追求的道路關閉起來。這樣做,一方面削弱了自己的文明,又很容易成為殖民勢力入侵的目標。但印度在受殖民統治之後情況已經改變。

      在八億印度教徒當中,大約佔了百分之六的人口是婆羅門。今天婆羅門階級,以多種型式出現。約殊 (Ashok Joshi) 年三十歲,是一位印度教的僧侶,他騎著自己的 Yamaha RX100 摩托車在孟買到處跑。一個穿短褲的梵學家﹖一位攜著簡單旅行袋的婆羅門僧侶﹖一個為著自己的職業要騎摩托車到處跑的神職人員﹖對於這些過去粗壯、露胸、刮掉鬍子、穆斯林裝扮的僧人,究竟發生了甚麼事﹖他們依然到處存在,因為唯有婆羅門僧侶,才可以主持宗教儀式。今天從事祭祠角色的婆羅門,已比不上那些具工程師身份的婆羅門了。畢竟,主持宗教禮儀,並不需要很多技巧。今天大部份婆羅門都從事非宗教工作,而這些專業是需要相當教育程度的。



       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你們既 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 父。(加4:5-6) 在舊約時代,假如一個人因窮困而作了奴隸,他的家長是有責任去贖回他,使他得回自由。 神宣告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拯救出來,祂說 :「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救贖你們…」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帶他們進應許地,預表了基督的救贖,基督把我們從罪中救出來,使我們得與天父和好。藉著祂十架上的死,把我們從撒但手中贖回來。藉著基督的死,我們不再是罪的奴隸,而是神的兒女,神的後嗣。



基督的十架使基督教成為世界上最突出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