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使者

       庫克‧威廉進入西南聖經宣教訓練學校 (Northwestern Bible and Missionary Training School) 就讀;在那裏他認識了珍妮 (Jennie Siemens)。他們在一九二九年結婚。他後來發現珍妮對宣教事工有很重的負擔。威廉和珍妮常常以為神要呼召他們到非洲去。有一天,他們收到從美國浸信會海外宣教部 (American Baptist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寄來的一封信,建議他們考慮印度的工場。經過許多禱告以後,他們回信說,他們會到任何被認為宣教最需要的地區去。一九三一年,威廉夫婦離開美國,前往印度去。

      他們抵達加爾各答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印度語。教他們的老師是一位婆羅門教徒。在學習的時候,威廉問了老師一個問題,卻得不著回答。威廉再問,老師便回答說 ﹕「倘若你要向我說話,你必須以尊敬的態度發言。」 威廉解釋說 ﹕「我只是用日常慣用的說話,因為你是一位老師,我也是一位老師。」 但那婆羅門教徒回答說 ﹕「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問我,就必須用尊敬的態度說話。」 當威廉向其他宣教士投訴時,他們說 ﹕「你只知道一半,當你這位老師踏足你家之後,他必須先沐浴和洗衣服,才能回家進入自己的家門。」 威廉剛開始時不明白這些事情,神正教導他怎樣去尊重其他文化和習慣。



主阿,幫助你的使者,為了帶領人歸向你,而願意謙卑自己。

       神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 是基督在你們心裏成了有榮耀的盼望。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 的智慧,…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照著祂在我裏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1:27-29) 基督在我們裏面,這是何等奇怪的事﹗但事實真是如此。假如我們要在性情上有恩慈、憐憫、寬恕等,我們必須有一個能力的源頭,這就是基督,有了基督,我們就有了上帝。主經常說 :「我憑著自己不能作什麼」,「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 之類的話。 許多人說願意效法基督,他們讀過了基督的事蹟,了解了基督的性情,甚至祈禱願意像祂,但事實上,他們的生命沒有大改變。為什麼 ﹖因為他們仍然放不開自己的事,自己的老我。學效基督,也就是要放棄我們自己,這是一個極難,但又極重要的考驗。



我們心意如何,我們的行動也就如何。